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農民工和上一代農民工在觀念上也有差異。羅明忠表示,上一代民工工作目標比較單一,就是賺錢養家。但是現在的民工更關注個人價值的實現,關注前途,這導致工人的忍耐力下降,矛盾也容易激化。“有些員工說今天不干就馬上走人,我們都是流水線作業,少了一個人生產就很難進行。”梁虹說。
影響
“世界工廠”面臨轉型挑戰
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很大一部分依賴于低廉的人力成本。尤其是加工貿易更是由于人力成本上的優勢而在世界商品市場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當前加工貿易約占中國貿易總量的50%,為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中國創造了名義上的巨額貿易順差。
但是在國際分工體系中,加工貿易處于產業鏈的最低端,利潤率極低。有數據表明,目前加工貿易的利潤僅僅在5%左右。
和匯率變動一樣,人力成本的上漲同樣考驗著中國制造。據悉,廣東今年5月1日開始已經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其中廣州提高兩成,全國還有10多個省份準備提高Cye.com.cn最低工資標準。而加薪也日漸提上企業日程。深圳一家代工企業宣布加薪兩成二,梁虹的公司工人的工資已經從去年的1000元上漲到1500元,如果加上加班費等,一個月下來有1800到2000元。“不漲沒有辦法,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羅明忠表示,從最近幾起勞資沖突事件上看,未來工廠提高工資待遇的可能性大大增強,而且會給予員工更多的人文關懷。
中國低廉勞動力時代或許已接近尾聲。人力成本的增加,勢必會打破目前我國制造業的經濟模式,在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非洲等地其更加低廉的人力成本正在引起世界加工業的注意。不少服裝企業反映,東南亞一些國家已經開始跟他們搶訂單。“傳統的低工資、低成本、低利潤的制造業模式必將升級換代。”羅明忠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企業如果仍然沉浸于盡情享受著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優勢,停留在“中國組裝”、“世界工廠”的低附加值模式,而不主動向自主研發、自主品牌模式進行轉型,未來將面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