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旅游市場成為內需第三大引擎
cye.com.cn
時間:2010-8-12 22:08:39 來源:中財網
作者:潘龍 我來說兩句 |
|
|
上海世博會開了。周邊地區紛紛與上海進行全方位的對接,其中旅游業是重頭戲。很多城市與上海一樣,都想借世博會舉辦之機,提升旅游產業的比重,以進一步優化自身的產業結構。
地方政府的這種努力,實際上融匯入整個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進程中。2009年底,國務院首次提出,將旅游行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在中國的三駕馬車中,未來應提高消費、降低投資與出口的比重,已成為朝野共識。盡管政府出臺家電和汽摩下鄉、以舊換新等多項刺激消費的政策,消費"馬車"依然故我,保持一種溫吞的慢跑。有經濟學者預測,消費在2010年可能出現政策效應遞減,預計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5.6%左右,略低于2009年水平。
既是消費、同時又是投資的房地產和汽車業,再次成為無可替代的兩大引擎。但樓市與車市這兩大利器使用得越多,負作用也越明顯:很多城市不但患上嚴重的樓市依賴癥,而且資產泡沫膨脹;汽車數量的急增,造成城市擁堵不堪,還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費與環境污染。依靠樓市與車市來拉動經濟發展,已難以為繼了。
在這種情勢下,旅游產業后來居上的優勢正在顯現。它的拉動系數不容小覷--按照世界旅游組織的統計,旅游業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將影響國民經濟產值增加4.3元。
中國消費的接力棒,應從樓市、車市轉移到游市上。這種轉移不是取代,而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盡管旅游市場的增長率高于GDP增長,盡管目前中國旅游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了4%,但仍存在許多制約因素。換言之,旅游市場還未提高到其應有的地位。
那么,如何促進旅游市場呢?答案不在于市場中的消費者,而在于政府的消費政策。在加快推進旅游市場的技術性改革之外,筆者認為政府的責任義不容辭:
第一,落實國民休閑計劃。第二,遏制房價上漲對消費的擠出效應。第三,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降低貧富分化差距,讓老百姓更有錢消費。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大、很復雜的課題,但也是刺激消費的根本性問題。未來要調整分配格局,根本的方向是讓政府與企業的收入向家庭部門倒流。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曾強調:"旅游事業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這句話放到今天,尤感迫切。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