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副部長陳健昨天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到565億美元,名列全球第五位。2009年末,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僅占全球存量的1.3%,仍處于起步階段。
中企對外投資處中低端行業
陳健表示,2009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僅占全球存量的1.3%,投資規模遠不能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歐美海外企業多占據行業高端,中國企業大多仍處于中、低端行業。所以大力推動實施“走出去”戰略,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9年底,我國1.2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境外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1.3萬家,分布在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2457.5億美元,居全球第15位和發展中經濟體第3位(前兩位依次為中國香港、俄羅斯)。
指責中企享政府補貼沒依據
針對目前有一些國家指責中國國有企業享受著補貼,陳健昨天表示:這種指責是沒有依據的。陳健認為,中國企業在對外投資合作過程中也受到來自一些地區、一些國家的不公正待遇,這主要是貿易投資保護主義的表現。
陳健表示,一些國家想象中國國有企業天然地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事實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后,國有企業已經被推向市場。它們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經營者要完全承擔市場責任,政府沒有給予補貼。
另外,對于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是否越來越多地受到美歐等發達國家立法方面限制的問題,陳健昨天表示,沒有發現歐美國家在限制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這也是中國對外投資快速發展的一個條件。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是經濟行為,主要由市場決定。企業在對外投資的過程中總體情況是好的,這說明現在的國際多邊貿易投資體系發揮著積極作用。
匯率變動不表明外貿政策取向
陳健昨天還表示,匯率變動并不表明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政策取向。中國從2005年開始,已基本形成浮動的匯率形成機制。盡管經過金融危機,但是從今年6月份開始,我國進一步推進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這個匯率形成機制是在可控的、漸進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它是中國政府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國際經濟形勢對貨幣的需求關系綜合平衡產生的一個匯率政策。
對于匯率問題與當前對外投資、貿易投資的關系,陳健表示,要把它可能對對外貿易投資產生的負面效應轉化,壓縮到最低。比如一些產品由于升值就不好出口了,就要加速結構的調整。對于對外投資的促進,它的正效應我們盡量把它放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