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初步統計,1至4月份,新增項目增長8000多個,僅 4月發改委批準項目就多達328個,近乎去年同期的兩倍。
記者了解到,5月22日清潔能源類的項目已是第三批集中審批了,前兩批集中審批的項目,包括一批高速公路網、機場和軌道交通項目等。
“這批項目涉及鐵路、節能環保、基礎設施等領域。”著名區域經濟學家、四川省社科院學術顧問林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消費和投資后勁不足,保增長成為當前的主要政策目標,而保投資和擴內需是“穩增長”的關鍵。
4月,黑龍江撫遠、新疆石河子、甘肅慶陽、重慶江北等機場建設項目獲得發改委基礎產業司批復。隨后,內蒙古阿拉善盟通勤機場、四川阿壩紅原機場的環評報告也獲得批復。
除機場外,發改委還集中核準了一批水電站項目。四川、云南等地方發改委綜合處相關負責人均向本報記者證實,“獲批最多的是水利項目,包括四川金沙江的兩個水電站、大渡河的三個水電站,云南觀音巖水電站等。”
“這段時間,我們與地方發改委官員吃喝拉撒幾乎都在一起。”國家發改委一位官員私下說。據他介紹,自2月底以來,重大建設項目審批速度驟然加快。
本報記者查閱,最近發改委審批的在建鐵路項目包括快速鐵路、煤運通道等,擬開工的重大項目包括部分已批尚未開工的快速鐵路,如蒙西至華中鐵路煤運通道項目等。此外,還包括中西部支線機場建設項目,確保2012年補建資金全部安排到位,基本完成補建任務。
記者從多個地方發改委獲悉,上馬重大項目一個比一個狠,火拼猛烈。福建省前4個月上馬369個,湖南4月新開工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多達223個。
在重慶市長黃奇帆透露與30余家央企簽署72項合作項目之際,與重慶有此一拼的四川出臺了一項更宏大的投資計劃,未來5年四川GDP將超4萬億。其中,5月開工的毗河供水工程,就冠之以“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項目之大令人側目。
預算資金提前下發
宏觀經濟不景氣,逼調控再向投資求援。
問題是,今年形勢某種程度上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為復雜:出口不樂觀,消費依然疲憊,產業空心化嚴重,僅能拉起的投資旗幟也因樓市低迷、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地方財政捉襟見肘留下了諸多質疑。
“3月以來,加大投資項目的省份財大氣粗。”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張漢亞如是說。或許,這個時候,也只有投資才能激起多方的共鳴。
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一工作人員介紹:“我們不僅提速項目審批,還提前下發與項目相關的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有些應接不暇。”發改委有關部門還會陸續赴各地督促項目的落實。
四川省一位曹姓官員說:“只要有項目就報,先報了再說。”
本報記者獲得的確切消息稱,國家發改委近日下達了關于節能重點工程、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大示范項目及重點工業污染治理201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第一批)的通知,各地聞訊后風起云涌,爭取獲得更多的項目資金。
“一些原定下半年開工的項目,已提前到上半年。”上述國家發改委人員說,這些項目相關的中央預算資金也要提前下撥到位。
據統計,與前兩年相比,今年政府預算內投資下達的速度明顯加快。一季度,預算內資金同比增速達到24.9%,為兩年來最高。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發改委報告稱,2012年擬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4026億元,比去年增加200億元。張漢亞稱:“傾向民生的項目,至少占三分之二。”
記者從發改委還獲悉,該委今年投資工作被描述為“要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有序推進‘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這其中,保障在建續建項目,也被確定為重大項目建設。
本報記者采訪還發現,各地名義繁多的中央投資項目不勝枚舉。比如,廣西3月14日下發的申報201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通知,側重于農村飲水項目;江西3月22日下發的通知,側重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黑龍江下發的通知側重于水利設施等。
事實上,各省對“大工業、大項目”趨之若鶩,“那些過剩和落后的產能本來要堅決淘汰的項目,估計也會死灰復燃。”林凌擔心,這會分流有限的資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