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各級政府一直在非常積極地努力提高大學生就業率。教育部甚至還硬性規定學校要保證大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率必須達到一定的比例(而不少大學根本做不到這一點,于是不得不紛紛造假)。中國的這種做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其出發點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依靠提高大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率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是緣木求魚,中國根本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大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率。
現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可以做到大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率達到90%,通常都是在70%左右。例如澳大利亞,統計表明,最近十年大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率從來都沒超過80%。大學生失業率——畢業時未能就業的比率,高于社會一般失業率是世界各國都存在的現象。
不過應該注意的是:雖然大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率根本不可能達到100%,但這也并不意味著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不可解決的。因為隨著畢業時間的延長,大學生就業率就會不斷上升,通常在畢業之后26周,就業率便可以達到85%以上。而在畢業后52周,更可以達到99%以上。中國的情況也是如此。事實上,中國大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率并不低于其他國家的水平,在畢業后26周,就業率更可以超過85%。一般在畢業后52周,99.9%都可以就業,除非不找工作。這是一個規律。所以從一個動態的角度來看,大學生不能就業是暫時的、短期的,從長遠來看他們都會就業,永遠不能就業的大學生是極其罕見的。
大學生就業率不斷逐步上升說明:大學生就業問題并不是社會就業機會總量短缺造成的,否則的話,就會有一定比例的大學生永遠找不到工作。既然社會就業機會總量并不短缺,為什么大學生畢業時會找不到工作?其實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是一個假象,是一個認識誤區。事實上所有的大學生在畢業時都可以找到工作,可大學生并非僅僅需要一份工作,他們需要的是一份適合的工作。而要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就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從人類社會的具體要求來看,任何具體的就業機會都是有限的。所以雖然社會就業機會總量并不短缺,大學生也不可能隨時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由此可見,要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無須也根本不能依靠提高大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率(這是緣木求魚),而必須因勢利導,建立起大學生倉促就業的全面緩解機制。按照目前中國社會保障“誰繳費誰享受”的基本原則,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并不能領取失業救濟金,而只能領取低保。所以中國大學生必須盡快就業。大學生就業之所以會成為比較嚴峻的社會問題,關鍵就在于此。
所以,只要使大學生可以無須倉促就業——不是在畢業時就必須就業,而是可以有一段時間來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從而可以合理就業,大學生就業問題就可以得到徹底解決。因此,中國政府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應該致力于建立大學生倉促就業的全面緩解機制,不是過分看重大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率——人為地去硬性地提高大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率是不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