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大學生創業起點低,但眼光不能低,要開放思維謀創新,融匯所學求差異
診斷
觀點1
街頭擦鞋,留學生也會失敗
擦皮鞋,賣豆漿,擺地攤,開門店……一個顯見的趨勢是,越來越多大學生創業,選擇了走低端化道路。這不僅為大學生自身條件所決定,也是就業指導專家普遍認為行之有效的創業模式。
低端創業項目少投入、低門檻、易操作,適合大學生去做。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招辦就業處處長張琳認為,限于大學生的自身能力和經濟條件,學校開展的創業教育,也是鼓勵大學生盡量放低身段,從低端做起。
但并非低門檻就一定能成功。以擦皮鞋為例,北京翰皇偉業集團公司市場運營總監張峰就斷言,如果一味從事街頭擦鞋,別說是大學生,就是留學生,也照樣會失敗,“因為這等于倒退到了這個行業的最初始狀態”。
這家主營擦鞋及皮革護理的企業,在全國擁有3000家連鎖店,“從事這一行,更看重的是品牌、高端、技術和服務”。張峰表示,自己很欽佩大學生的這種創業激情,但創業不是僅僅有激情就可以。
張琳也不看好街頭擦皮鞋這一創業模式,她甚至認為,市場上不少有規模的擦鞋店,也時常關門大吉。
不過,中國大學生創業網副總裁岳明途表示,大學生創業,不應該計較結果,更要注重過程的收獲。
觀點2
餐飲屬大眾行業,應尋求差異化生存
中國大學生創業網副總裁岳明途建議,學生“想要海闊天空,做要腳踏實地”。雖然創業一開始做低端,但并不是一輩子只能做低端,大學生需要把思維打開,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對商業模式進行創新,把能力和成就感鍛煉出來。而這正是年輕人需要得到的。比如做餐飲行業,市場需求易于判斷,就相對能做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