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前期 必須積累經驗資本
就大學畢業生來說,盡管“搭伙”創業有優勢,但距離一個成功的老板還有一定的差距。石市勞動就業服務局相關負責人提醒,有意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不妨利用自己的優勢,畢業后先去打工,積累創業經驗和資本。
“搭伙”創業的小池、小李和小姚,畢業后分別到三家不同的民營企業打工,分別應聘管理、銷售和技術崗位,相約一年后再會。由于三人是帶著目標打工,應聘時主動降低條件,很快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打工期間,除了掌握了所需的管理、銷售、技術技能和經驗之外,還積累了近三萬元創業資金。一年后,他們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并成功經營至今。
“我不贊成大學生一畢業就創業,除非家族有企業,上學期間就積累了工作經驗。”創業指導專家張會栓說。他提醒說,想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們,一定要先就業再創業。“創業就像蓋房子,你只有準備好各種材料,學會了蓋房子的經驗,才能動手做,否則就有遭受傾覆的危險。”

創業先鋒榜
■肖飛:80后團隊成為行業精英
當2003年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面世后,從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畢業的肖飛已敏銳地嗅到了這項技術即將帶來的巨大商機。他以五名大學畢業生創業團隊為班底,將人天通信以50萬元注冊資金正式創立,創業支點選為3G信號覆蓋系統設備。
通常大學畢業生是以草根創業,更是以微小資本參與市場搏擊,而肖飛則以超常的眼光,直接選擇了利潤空間比較充足的通信設備與通信技術服務領域。“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人天’研發的‘3G’與人們的生活和日常通信息息相關,其發展前景肯定看好。”肖飛如是說。
作為后起之秀,短短三年,肖飛和他的大學畢業生創業團隊就獲得了14項專利授權,其中發明專利6項,“人天”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孫楊: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淬火”
1999年,孫楊從北京國際貿易學院畢業之后,回到省會石家莊,經過長達八年的打工生涯之后,與幾位同在打工時認識的大學畢業生合伙辦起了自己的中藝職業培訓學校。
孫楊創辦職業培訓學校的想法,是基于畢業后面臨找工作難的困惑,而其中更多的原因是大學畢業生本人實際操作技能的欠缺。為把自己鍛造成企業需要的“成品”,她來到省城石家莊,在一家培訓學校兼職做教師,在積累經驗、提高能力的同時,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創業合伙人。
2008年3月,孫楊和她的伙伴們合伙投資,在河北師范大學附近辦起了中藝職業培訓學校。三年來,“中藝”已為30多所大中專院校的3000多名畢業生進行職業培訓,與30多家企業簽訂了就業實習協議,使2700多名大學畢業生實現就業。
■周勇:讓電視跟著乘客跑
在石家莊,隨著公交車走進省會大街小巷,電視上新聞、資訊、動畫片和MTV等豐富多彩的節目內容,讓乘客上車后再也不會因為無聊而打瞌睡。創造省會這道亮麗風景線的是一群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在年輕經理周勇的帶領下,他們在移動數字電視這個新興媒體的大舞臺上盡情揮灑智慧與汗水。
2006年,周勇帶著一群與自己年齡不相上下的年輕人,來到石家莊組建世通華納傳媒控股有限公司河北公司。最終,通過他們的努力,世通華納移動數字電視覆蓋了石家莊、唐山、秦皇島、滄州等城市主要公交線路的3000余輛公交車,以及部分高檔寫字樓、醫院、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在石家莊的受眾人群每天超過200多萬人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