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舉行了一次特殊的投資項目資金退出儀式。和以往全額、原價退出的模式不同,這次有12家優秀創業企業愿意保留創業基金會部分股權,未來將和基金會分享公司發展的收益。這表明,作為天使投資人的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正在拓展“替政府投項目”的單一功能,依靠自身力量可持續生長,成為基金會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2006年起,上海市政府連續5年、每年投入1億元用于支持大學生科技創業,成功后則原價退出,負責資金運作和組織協調的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同時誕生。當時,國內針對大學生創業的“種子基金”幾乎一片空白,上海拿出5億元為“書生老板”厲兵秣馬,堪稱一大創舉。五年來,基金會累計受理項目申請1967項,批準資助462項。截至2011年7月31日,已有 110個項目原價退出。受資助企業的三年生存率為30%左右,有10%的創業企業營收達千萬元,帶動就業4000多人。
今年是政府資金投入的“收官”之年,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相關負責人透露,一方面,政府的5億元資金池目前仍有相當一部分存余,可繼續發揮種子基金的功能;另一方面,基金會和其他商業投資機構共同成立了 “接力基金”,對于銷售收入穩定、發展前景廣闊的優秀項目企業給予 “第二桶金”支持。不同于種子基金的原價退出機制,接力基金更加市場化,將以普通投資人的身份,見證企業成長,分享企業收益。目前,已有上海泰坦化學有限公司等12家優秀企業被接力基金相中,平均每家企業的銷售額都達到千萬元級別。
規模達5億元的基金池,有沒有進一步放大的可能?專家介紹,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愿意以募捐形式參與的國內民間資本仍相對稀缺。為解決這一問題,基金會正嘗試鼓勵民間資本和種子基金一起參與創業項目的早期投資,待企業成長后,民間資本可以優惠價格回購基金會所持有的企業股權,以此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加入,一起做大大學生創業種子基金的規模,讓更多種子項目獲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