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5日-16日,2009創業周暨全球創業周中國站主題活動“創新型創業教育實踐”國際研討會在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行。以下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創業資本研究中心主任、亞商資本董事長陳琦偉教授發言。
陳琦偉:大家早上好!這個話題前面的演講者也提出了很有啟發性的觀點,創業深同感受,這幾年關于創業教育,創業實踐越來越成為熱門的話題,前面演講者也提到了很有有趣的問題,創業在這幾年熱起來了,創業活動到底是小眾的行為還是大眾的行為?包括嚴副委員長提到,是不是涉及到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涉及到我們對創業教育怎么樣看?我想起了自己的親歷故事,在1990年,整整19年前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掛牌,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成立當天我作為專家去了現場,在現場北京來了一批人民銀行的,體改委的,包括創業市政府官員,成立的時候很熱鬧,敲鑼了以后開始交易,那個時候上海證券交易所有8家上市公司,突然在我身邊有一個北京來的紀委官員問身邊人,他說這8家上市公司是什么公司?他們根本不熟悉8家上市公司,在他身邊上海的人民銀行的一位同志說,這8家上市公司都是小企業,集體企業,鄉鎮企業,有兩家是中外合資企業,沒有國有企業,這個給他們融資的地方。這個故事說明了,到今天中國所有的主流企業,中央國有企業主要的銀行,都變成了上市公司,所以19年前中國資本市場出現的時候,我相信在中國主流觀點里面這是很小眾的事情,但是到了今天變成了主流市場。這個問題也許我個人覺得完全可以比擬創新精神和創業活動在中國未來的地位。我認為越來越變成主流和大眾的需要。
昨天今天又有一個很重要的事件發生,美國總統奧巴馬來訪問,今天出版的時代周刊上有一篇專題文章,奧巴馬講中國地位問題,里面有一個很有趣的觀點,他說:中國有幾千年古老文明傳統的國家,我們美國是只有兩千年歷史的國家,但是美國顯得死氣沉沉,中國很有活力,他提出在哪些方面美國應該向中國學習?我個人不完全同意,又出現很有趣的問題,中國到底具有古老文明,這個社會受古老文明社會和國家?起來中國甚至是比美國更加年輕的社會和更加年輕的一個國家?我個人認為中國現在在世界上算非常年輕的社會和非常年輕的一個國家,我們很多人談古老文明,但是對我的影響很小,可能我們這一代人受教育年代,做事情的行為準則,孔孟之道對我們有多少影響?所以我們的教育也不是從古老文明教育我們,但是中國的現實是什么?在過去20多年的實踐里面,中國自身發生了最根本性的創業活動,最本質性的創業活動,從表面上看很有框框,很有規矩的東西,做事的程序,形容的格式,比較八股的語言,很多令人不滿意,保守、官僚、木蘭背后發生了本質性創業活動,這個創業活動結果經驗就是中國經濟的巨大成功,完全不是傳統模式的延伸,完全不是事先遺留下來的計劃,而是生機勃勃的在實踐過程中的創業活動,所以這是非常矛盾、非常復雜的現象,如果我們談論大學生創業教育,對創新精神的培養,到底是我們創新調整他們找不到工作,自己創業還是我們這個社會有本質的需要?我們年輕一代有這個本質的需要?我的觀點是我們這個社會,我們年輕一代有這個本質的需要,這是一個大眾的思想,是一個基礎性的思想,原因就是與我們社會沿革,與社會互動格局所造成的。
下面涉及到為什么創業教育、創新精神是大眾的思想?從我個人理解逐步說明這一點,教育大學生什么東西?他們創新精神的核心是什么?這個話題是非常新的話題,大家現在探索,還沒有找出大家共同承認的答案,正是很正常的,在探索過程中,對創新精神已經定義,對怎樣做創業進行定義,也可以用嘗試做定義,要鼓勵大學生,比如說獨立思考,敏銳的思考,要敢于去探索,敢于打破傳統的定界,敢于去實踐,在實踐當中不怕失敗,這些大家都想得到的,這些都很重要。我確實是企業家,大學生科技基金會是新成立的,亞商是1988年成立的,我同時也是交通大學的全職的教授,亞商現在做投資類的業務,到9年前我們做投資服務,很大一批企業都是年輕人創辦的,我們對于創業家企業做了接觸。從實踐中間學到了很多東西,光當教授一定不會學到很多問題,有了實踐還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我的認識是什么?就是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對大學生進行的創業教育,除了探索創新,不要墨守成規,要有團隊精神,要有領導能力等等以外,特別是在中國現狀之下,我覺得非常重要,非常根本,我們有責任幫助大學生,幫助年輕一代理解什么是現代企業?要講創新是每天可以發生的,人的創新想法隨時可以產生,用一個比較激動人心的想法找幾個同行交流,深入交流以后還可以再研究,正常情況下創新是不斷進步的歷史,每個人都有創新的思維。但是從創新變成創業,這里有一個質的飛躍就是要做這個事。
我前面講到了,今天的中國社會我認為是非常年輕的社會,很多老外都說中國是五千年古老文明,我說不對,中國是很年輕的國家,他們說中國缺點很多,我也說中國缺點很多,這很正常,中國年輕,開始懂事了,開始社交活動,有的時候會嘗試新的東西,但是總的趨勢是在相識。老外覺得這個有思考點,但是涉及到年輕人進入創業活動,從教育角度完全認識到,中國這個社會在傳統上,歷史上,中庸之道怎么和人相處有點關系,但是基本上和創業活動沒有基本聯系,因為中國歷史上從來不重視商業,中國歷來以權利之上,皇權,然后是讀書。所以要去經營活動是社會最末流的做法,因為這個原因中國到了近代形成了所謂的能力,那就是官商,從胡雪巖開始,這個痕跡現在活著的企業家他們體會非常深,他們第一代企業家當初創業的時候跟現在環境完全不一樣,現在變成創業活動的話題,那個時候根本沒有話題,他們的思維模式還是只看宏觀,所有的問題都是跟國家經濟政策有關,所以中國哪怕今天還在的第一代企業,他們在創辦之初走過了很多彎路,完全靠自己摸索出來,這個摸索過程完全變成自己的經驗,獨特的經歷、成本、代價。除了個人百饒的精神有關,比如用什么精神打世界,也有參考作用,這個社會實踐不需要大學教育,但是有沒有需要大學教育的東西?如果做創新活動,只是從夾縫做企業家,因為中國當時在轉軌過程中,經濟是雙軌制,所以現在真正成長起來的企業都是在夾縫里面,比如今年中石油(13.93,0.14,1.02%)、中石化,中國移動沒有典型的意義,純粹國企。聯想這樣的企業靠的傳統體制,面向市場,轉到縫中間來,才有可能走出的路跟傳統的國企,從政府資源,拿到訂單不一樣。第一代都是在夾縫中間生存起來。
今天的中國經濟環境,社會對年輕一代是不是也是這樣?不會說80年代、90年代完全消除掉,中國有很多重要的進步,前面我又提到了很實質性因素,就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發展了以后把中國所有主流卷進來以后,總體上從基本面上推動了中國企業運行方式朝著透明的方向,而且對于他的監督、約束遠遠超過原來黑箱作業,完全靠行政力量管,現在超越了,因此新一代面臨的創業環境跟以前相比,總體上說大大的健康了,在健康得更加規范和更加跟國際接軌經濟環境之下,所以年輕一代如果把創新思想變成實踐的,直接帶來問題,不光有創新想法本身,有產品本身,有技術本身,而是要進行實踐的活動,一個有組織的活動,這就是創辦企業。大學生基金會贊助了幾百家大學生創業項目,這些創業項目按照國際慣例,大部分人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不會成功,小部分會成功。沒有成功的項目中間除了產品技術市場本身原因以外,他們在組織形態上,年輕的創業者不懂得,做一個企業組織,除了技術之外還需要管好企業組織,因為對問題處理不當,對企業組織管理沒有經驗,會造成失敗的原因。包括活下來的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有越來越大部分,不光看到產品技術成功不成功,而且要看企業運作的成功不成功。我們接觸過很多早期創業,有很好的產品和技術,在產品設計技術突破上非常領先,非常前沿,但是在企業運作方面非常落后,一定請家人管財務,請哥們管銷售,這樣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所以做一個企業,創新主要依靠聰明才智,但是做好一個企業是靠情商,與社會交往的能力,以及遵循的社會道德和準則,這些是年輕人非常需要的。不要讓年輕讓以為是運氣好,是拿了個好產品,有一個好的技術模式就發財了。
在產品技術和財務終端之間不是簡單的關系,中間有一個企業運作在里面,這種社會生存能力,社會運作能力,能夠使創業活動更成為一種大眾面向的更加重要的價值所在,因為企業的運作,企業化一個公司,一個組織,我向我的學生說,你們能不能定義一下什么是企業?企業意味著什么?這個問題不復雜,但是要讓學生一下子回答準確,是很少的。我上課就是說創業活動和資本,但是問學生這個問題學生很難一下子回答清楚,這個問題不復雜,不是一個偏題。我說企業在本質上一系列合同,有形的和無形的合同,但是帶有法律約定的綜合題,做了一個企業就要有一系列的承諾,對你的同事、同行、客戶都要有一系列的承諾。不是有聰明才智就能夠為所欲為,所以對年輕人創業不是說你能發明就能支持,是要懂游戲規則才能保證更好成功。
最后說一下怎么做法?創業精神是什么?在創業教育中間突出的是讓年輕人了解,讓大學生了解什么是企業?企業對他的成功意味著什么?怎么做?因為人的聰明才智開發欲念不需要教的。講到怎么樣做好創業活動?我個人的感受非常重要,給他教科書講解固然重要,但是不應該占據主要地位,更重要的是案例交流,特別是中國,我自己很感謝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的挑戰,帶來的一些問題,對于一個想學習,想研究,想做事業的人來說中國是絕好的舞臺,大量的案例在發生。這是中國最寶貴的財富,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最寶貴的財富,個值得把這個財富用到創業教育活動中,跟創業教育活動承辦的有關案例通過一定的渠道,結合案例收集起來,完善起來,歸類,應用,不斷充實,這個對學生創新精神,對創業教育成功會起到真正好的作用。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