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越來越難的時代,等待或者奢望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俗話說,條條大道通羅馬。就業道路千萬條,自主創業也能走出光彩的人生路。
大學生家長陳先生說,女兒學的是播音主持專業,作為家長希望她走所學專業,但是女兒想自主創業,和同學一起租個小店賣點服裝和小裝飾品。剛開始陳先生挺反對的,但是一想如果真要是讓孩子做一些她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偏激了,將來對她的發展沒有什么好處,沒有興趣,也做不好工作。還不如讓她自己去嘗試一下。孩子想自己干個買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她在大連上學期間對大連街面上的一些小買賣調查摸底,自己投點小資賣點服裝,不想充實到機關、事業單位。盡管是她不愿意走專業的這條路,她對社會的認知更近了一步,成熟了很多,為將來就業創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丹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了解到,為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對畢業生自主創辦企業的初期,按照每人每戶八千元為限依次扣減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對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和實際招用人數,每人每年四千八定額一次扣減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減半增收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符合條件的,自籌資金不足的可申請不超過五萬元的小額貸款。
學校近兩年來也在加大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教育引導,國家、社會對大學生創業都在支持、鼓勵,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但是大多畢業生還是很少去自主創業,主要原因還是心理準備不足。遼東學院副院長蔡若松說:“想自己做點什么事不是很容易,不是有學歷了、有專業幾個人搭伙就能干,人脈關系很重要的,要遇到很多困難。學生對社會的心理沒做好準備,很多學生畢業以后很茫然。現在找適合大學生創業的項目首先得和他自己專業相結合,自己得有點基礎。多數學生的心理還懼怕到社會上我就要自己做點什么。另外學校在這方面的引導還得加強,這兩年我們把畢業生創業作為重點項目,在校期間引導將來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創業是就業的渠道,創業本身也增加就業機會,是件好事應該引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