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時許,料峭的冷風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學院2009級學生胡利朋吃力地蹬著滿載貨物的自行車,匆忙趕往學校。“雖然我多次遭受創業挫折,但就業壓力大,我不想畢業后就失業,我更想通過創業改變家庭命運,再難我也得堅持。”
在河南,像胡利朋這樣的創業大學生越來越多。大學生自主創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高校創業教育現狀如何?近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對河南14所高校360名創業大學生案例的調查中,83.3%的被調查者認為政府對創業政策的執行力度不夠,應當更加務實有效;50%的高校認為創業課程實用性差,創業導師比較缺乏,創業服務缺乏后勁。
支持創業的政策落實有點虛
據該調研項目的主要參與者、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崔煒介紹,此次調查的360名創業大學生中,80%是在校學生,15%是已經畢業的大學生,保留學籍創業的學生占3%。
調查顯示,僅有5%的創業大學生非常了解政府部門及學校的創業幫扶政策。與此相對應的是,64%和50%的被調查者希望政府放寬貸款政策和拓寬融資渠道,希望放寬企業審批及簡化程序和加大稅收優惠的占45%和41%,希望加大輿論支持的占33%。83.3%的被調查者認為政府對創業政策的執行力度不夠。
崔煒說:“當創業大學生問及優惠事項時,大多數政府及相關機構工作人員表示不了解;在對政府機關的調研過程中,有工作人員表示政府幾乎沒有關于大學生創業的實質優惠,因此他們也覺得無從下手。”
“缺乏資金,許多創業計劃就只能停留在規劃上。一些創業計劃的最佳實施時機,經常因為積累啟動基金而被耽誤。”黃淮學院2009屆畢業生、鄭州市順飛金屬加工部經理梁豪杰結合自身經歷表示。
資金短缺是大學生創業的最主要困難。此次調查顯示,在創業資金來源上,49%的大學生靠父母資助,37%靠朋友資助,13%的大學生靠銀行貸款,僅有2%的人靠政府支持。
“由此看出,政府和學校等其他組織在對創業者資金的支持上明顯不給力。大學生創業雖有國家出臺的一些金融支持政策,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不足。”崔煒舉例說,河南某部門規定,大學畢業生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創業,首先需要到有關方面登記并領取失業證。可事實上,大學畢業生大部分都不愿意去登記失業,而且校方也會千方百計為這些畢業生“尋找”就業崗位,這就使得這一政策很難落實。同時,相關部門對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所設門檻過高,辦理手續復雜繁瑣。
資金問題還突出表現在金融機構的創業幫助上。為解決創業大學生遇到的資金困難,政府要求有關金融機構提供相關優惠措施,但是此次調研發現,有關優惠政策在實際操作中很難找到。
該調研組通過對11家全國性銀行的河南分支機構的調研發現,這些銀行均沒有針對創業大學生的優惠政策,有的銀行表示聽說過這些政策,但是沒有具體實施細則,也沒有真正執行。在當地的地方銀行,如鄭州銀行,只有對于失業下崗人員的小額貸款,沒有專門針對大學生的項目。對此,調研組分析,這方面原因是大多數大學生創業項目盈利沒有保障,風險性又很高,在目前銀行資金普遍緊張的情況下,能從銀行貸款已經很難,優惠政策更是難上加難。
高校創業教育要提高實效
該調研組隨機抽樣調查的河南省14所高校中,100%都已開設創業課程,但有50%的高校認為創業課程實用性差,43%的高校認為創業課程授課方式落后。調研顯示,河南省的大學生創業課程目前還處于起步和摸索階段,各高校課程安排還有很大隨意性,內容以不能直接為學生所用的書本知識為主,同時授課以老師講課和學生構想為主,真正能在課程中實踐鍛煉的不多。
缺乏專業導師輔導成為高校公認的現象。從數量上說,此次調研結果顯示,64%的被調研高校認為缺乏創業師資力量,現有的創業導師人數少,不能滿足越來越多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的需求,無法實現針對指導、跟蹤服務。從構成上說,現有的擔任創業導師的人員,主要是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和有創業實踐、受過專業培訓的教師,也有從事教學的專職教師,而聘請校外的成功企業家和專業培訓師卻相對較少。調研組認為,高校應該努力改變創業課程和導師的構成。
同時,在此次調研的河南省14所高校中,57%的高校建有創業園區或孵化園區,在創業園區,為創業學生提供指導和培訓、資金運營扶持、項目推介的實戰平臺。創業園區以服務類、銷售類等項目為主,技術研發類和生產類相對較少。調查顯示,盡管許多院校都啟動了創業基金,但是由于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很難回收,造成基金不能滾動使用。
在此次調查的高校中,能夠定期舉行大學生創業項目發布會,為大學生遴選創業項目提供機會方面,只有36%的院校經常舉辦,22%的院校偶爾舉辦,29%的院校從來沒有舉辦過。因此,調研組認為,高校對大學生創業服務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