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創業中的種種困難,湘潭市委組織部確定了一名縣(市)級領導與其幫扶結對,鎮里安排了一名副科級干部負責日常工作的聯系,并多次安排他參加市、鎮舉辦的各種技能培訓班。鎮里及時把他的蔬菜種植信息在相關網站上發布,并組織有創業意向的群眾來參觀交流。
2010年9月,在市里的組織下,他參加了湘潭市有關部門舉辦的SIYB創業培訓班。專家的分析和教誨,及時幫助吳秀全理清了創辦企業的思路。此后,他和村民籌資60多萬元,建立一個無公害的大棚蔬菜種植基地,獲得了首期100畝連片土地,簽訂了流轉合同。目前蔬菜基地已經具備了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的生產條件。發展種植戶25戶,從業人員40多人。
10月,吳秀全和湘鄉市中石村的大學生村官李文合伙創辦了湘鄉市中鑫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旗下擁有200畝紅肉蜜柚種植基地一處、50畝烏梅種植區、300畝梨種植區、50畝冬棗種植區和大棚蔬菜、西瓜基地。
2011年3月初,就在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吳卻陷入了困惑:眼見一些村官都考了選調生或公務員,他開始猶豫應該把握機會考進機關,還是堅持創業?前來考察的湘潭市委組織部的幾位干部告訴他:以他目前的創業狀況和幾年村官的考評,如果想考公務員,應該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待”;但如果能繼續扎實地干好做大眼前開拓的事業,更能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贏得更好的發展機遇。
一席話讓彷徨不定的吳秀全頓時有了主張。在一份數千字的總結中,他寫道:“很多人問,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卻回到農村做村官,值得嗎?我曾猶豫彷徨,但經歷了兩年的創業歷程,我要說扎根基層、創業奮斗、造福鄉里是我們的使命,為此無怨無悔!”
創業路上的“助推器”
對于大學生村官而言,創業路上經常是困難重重,更多時候需要的是各級組織的幫扶和助推。
韶山市石忠村村主任助理成拓對此深有感觸。從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他成為首批到村任職的大學生村官之一。
作為村官的成拓,一直思考如何幫助村民就業和發展經濟的問題。他先后與一些大學生村官聯合到長沙、寧鄉等地調查大學生村官成功的創業項目,結合村里的實際,逐步摸索出自己的創業項目。2010年8月,在湘潭市的SIYB創業培訓班上,他將設計的綠色果蔬種植項目向創業老師和盤托出,得到了他們的肯定。8月底,他組織村民成立了韶山市綠色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
但果蔬的銷路一直難以打開。獲悉情況的湘潭、韶山兩級市委組織部、韶山農業局等部門給予了有力幫助。在他們的聯系下,合作社與步步高蔬菜基地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不僅可以得到這一國家級科普示范基地的技術指導,而且前期產品能依托上市公司步步高超市銷售,一舉打破了合作社發展的瓶頸。
如今已是湘潭縣五龍山生態農業協會理事長的肖琴,回憶起在創業路程中獲得的幫助也頗為感慨。她說,推廣無污染的生態養豬技術時,需要寬敞干凈的菌種培植場。鎮政府知情后將原柱塘公社辦公樓騰出來,提供了500多平方米的場地。湘潭市環保局對他們開展的生物發酵菌種研究給予了支持,幫助降低了發酵微生物添加劑成本。
而通過團湘潭市委的推薦申報,肖琴的生態養豬項目獲得了“湖南省大學生村官創業基金”5萬元的支持,利用這一經費他們開設了生態養豬培訓教室。縣委組織部還趕來支持了一臺投影儀,鎮畜牧站的技師也多次來為群眾培訓上課。在各方的幫助下,一年多來,培訓養殖戶達到4000多人,湘潭當地已有162戶人家加入了他們的養豬合作社。
記者了解到,湘潭市為保障大學生村官工作取得實效,制定了《湘潭市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管理辦法》;每個村官都建立了“3+1”聯系方案,即一個縣市區領導、一個鄉鎮干部、一個村干部對口聯系一個村官。村官的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一些鄉鎮還為大學生村官配備了摩托車、手機和冰箱、電視等物品。對于村官工作職責的考核,每年村官要在村、鄉干部會上述職后,再到縣里與其他村官一起述職,進行三級評議。對于有特別貢獻、自己創辦企業帶領農民致富的予以加分,充分調動了村官創業的積極性。
湘潭市委組織部部長彭雁峰告訴記者,3年來,當地共選聘了214名大學生村官到鄉村任職。目前已有57人開展了頗有成效的自主創業。對這些優秀年輕人才將加快培養,著重選配其中一些人進入鄉鎮、街道領導班子和市直機關。對考錄公務員的,也將加大考評權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