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我們身邊,常有這樣的人——沒有特別的長處,沒有優越的家庭背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突然有一天,我們卻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他居然成了老板,干起了大事業。那么,這樣的人是如何獲取的第一桶金?他靠的是什么?有什么秘密?
策劃/執行 劉輝 張雁彥
第一桶金是一個跟創業有關的概念,它是人們在創業過程中獲得的第一筆財富。其中除了金錢以外,還包括人脈資源、社會地位等一切有可能改變你的生活品質、滿足你向往的生活環境并且能對將來的拓展起到關鍵作用的物質總和。
在中國,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考慮過創業,但成功比例最多為萬分之一,這個落差讓人揪心。
或許對于部分起點高的人而言,能夠通過各種渠道迅速找到創業的突破口,掙得第一桶金,但對于僅憑滿腔熱血去空手套白狼的普通創業者來說,賺取第一桶金幾乎難如登天。正如一個古戲所唱:“一文錢買雞蛋、蛋變雞、雞變蛋能變個沒完。”而大多數人卻就差那一文買蛋錢。
在國家制度愈來愈完善、市場愈發透明的當下,幾乎不可能再有人能像當年的李嘉誠、黃光裕那樣,找到一種近乎完美的商業模式,建立起堅不可摧的商業帝國。后來者只能見縫插針,在前人的足跡上細分市場,期待能從中挖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據專家分析,沒有陣痛的創業,是弱不禁風、容易土崩瓦解的,反而獲得第一桶金越艱難的人,成就往往越高。
賺取第一桶金之所以重要,除了金錢本身之外,還在于這個讓人在坐過山車般的刺激感中反復失落的過程,能快速歷練人的心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原始積累只是接近成功的第一步,之后便是無休止的創業征戰。因此,苦練內功是必不可少的。
本篇策劃將通過案例講述、解析,把“如何賺取第一桶金”拆分為五種模式,望能給予困惑中的創業者們有效的啟示和借鑒。
信息型:
時時刻刻緊盯市場
所謂信息創業,是指持有少量資金的創業者,通過對市場的分析和對信息或政策的敏銳嗅覺,參與或開發某些項目(不一定是能夠長期發展的項目),而獲取的大量資金,即第一桶金。
而捕捉信息的能力,實際上只取決于個人對社會和市場的綜合判斷,與智力無關,是一種后天累積起來的資本。
玩轉信息:小本連環投資
廣州天地食品集團董事長、素有“豬肉大王”之稱的陳生,信奉“像找戀人一樣找事業”。
2008年,陳生這個不信邪的執拗男人,硬生生地“打亂”了豬肉市場的秩序,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他跟統領豬肉市場幾十年的個體大軍血拼,短短一年,他讓顧客高價買肉還喜笑顏開。迄今為止,陳生的“壹號土豬”已經在廣州各個農貿市場和超市里開了近150家連鎖店,單店年營業額最高達300萬元,一個關于豬肉市場的統籌夢想已然在路上。
在實現以連鎖豬肉檔口為安身立命之本之前的20年,陳生不止一次撰寫著傳奇。然而,每個表面風光的大成者,都會經歷一個艱難的累積過程。
當年,北大經濟學專業畢業的陳生并沒選擇在廣州市委辦公廳里繼續工作,而走了另一條令全家人始料未及的路——創業。
1990年初,北運菜的價格從正常年份的3~5毛降到1毛,陳生預感到下個菜季農民不會種菜了,菜價必定成倍增長。他隨即用手里僅有的幾千元承包了一大片土地,雇了十幾個貴州民工種菜。
1990年11月4日新菜上市,不出陳生所料,菜價漲了好幾倍。
在賣菜的過程中,陳生發現,菜價與氣溫有著緊密的聯系。氣溫低時,菜價就高。那年冬至前一天,氣溫還有20℃,菜只賣1毛一斤,陳生從農民手里收購了一大批蔬菜。冬至那天,氣溫驟降到6℃,陳生手里的蔬菜,價格從1毛漲到7毛……賣菜半年,他凈賺了100萬元。
然而,100萬元對于憧憬著1000萬元為第一桶金的陳生而言,還相差甚遠。
手里有了錢,陳生便不愿繼續憋屈當菜農,再說菜農在陳生的“先發制人”之下,也開始偷拳,市場逐漸規范,再沒有漏洞可填,于是陳生轉而將目光聚焦在了當年炙手可熱的房地產業上。
1991年,房地產市場開始升溫,陳生空手套白狼,用賣菜賺來的一百多萬元和從朋友處借的200萬元買了6畝地,準備進軍樓市。這是一個比史玉柱更早出名的人,對當時滿腔熱血、執著的陳生來說,他幾乎無視同行的提醒,“要先融資,就算不先把樓蓋好,也要湊足蓋樓的錢,不然后患無窮。”
陳生固執地聘請了20名設計師,五天內拿出了商品房的平面立體圖。這樣的高效率,在當時拿出一張圖紙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湛江樓市,引起了熱議。之后,陳生在空曠的工地上打出6米高的廣告牌,以比市場均價低30%、比成本高30%的價格預售樓房。從買地到賣房,陳生只用了6天時間。不到兩周,商品房銷售一空,陳生的第一桶金1000萬元收入囊中,并在短短三年內,一躍成為湛江房地產的龍頭老大,占據了半壁江山。
堪稱傳奇的人物,必有傳奇的個性,陳生最常掛于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從不排隊。”就像在北大讀書時,陳生寧可游走在5個擁擠的食堂之間,也不排隊;在市委機關論資排輩慢慢熬,說不定能混個局級干部,但他不“排隊”,毅然出走。
或許因為文人對自由的向往,充斥著陳生意氣風發向前沖。一路撿項目,又一路斬立決,像尋找戀人一樣尋覓著能讓他至死不渝的事業,但歸根結底,陳生的第一桶金來得快速而猛烈,他對信息的敏銳捕捉和清醒的頭腦,讓他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浪潮中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