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多方咨詢也無法確定資料上的李電軍身份,但2002年日出江南在經營范圍里面把“乳制品的生產和銷售”一項去掉。到了2007年,法定代表變成李舒謙,股東情況為高博文189.14萬、李舒謙3.86萬。
現任高科奶業經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杜建明回憶道,太子奶最初只有一條生產線,日產30噸,年產值只有兩千多萬。
而李途純也曾經提及,在建廠初期,為了讓產品順利投產,李途純與其團隊整整8個月都守在工廠里面,吃喝拉睡,寸步不離。后來在李途純失勢后,太子創業團隊到北京另立仙山奶業,一方面當然希望與高科奶業抗衡,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再造第二個太子奶的奇跡。
2001年到2007年是太子奶崛起期,也是李途純個人財富的積累期。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太子奶步入鼎盛時期,年銷售躍升至16.8億元,連續6年業績翻番,而太子奶集團也發展成總資產逾30億元、擁有過萬員工、集科工貿于一身的大型發酵型乳酸菌飲料集團。
資本雙刃劍:
野心之外 盲目對賭
7月29日,記者在被封的太子奶株洲基地辦公室內看見,一幅巨型的“太子奶銷售網絡全國分布圖”電路圖還通電,密若繁星的紅燈占據了大半張中國地圖。
據本報了解,當時疾速崛起的太子奶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國內外的風投、私募紛紛找上李途純,連雀巢也被指曾經考慮將太子奶收歸旗下,但最終未果。
面對接踵而來的資本誘惑,一向慣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李途純難免有點手足無措。2007年初,為了解決資金難題以及盡早實現上市,李途純決定引進英聯、大摩、高聲合共7300萬美元,并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中國太子奶(開曼)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外方占股30%。同時,雙方還簽署了一份對賭協議。根據協議,在收到三大投行7300萬美元后的3年,如果太子奶集團業績增長超過50%,就可以降低對方股權;如完成不了30%的業績增長,李途純將失去控股權。
與其說太子奶六年業績飄紅給了李途純對賭的勇氣,不如說李途純難以擺脫民營企業家對企業做大的本能追逐。
在取得資金后,李途純迅速給太子奶訂做了擴張策略。短短數月間,李途純憑借其在營銷方面的才能,將太子奶的營銷網絡覆蓋到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250多個大中城市,還斥巨資先后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黃岡、成都以及昆山建立乳酸菌生產研發基地。
“五年銷售收入達到17億元;利潤3.2億元;稅收2.5億元;就業人數655萬人 實現2家下屬公司成功在國內中小板或創業板發行上市。”李途純在“日出江南集團五年發展規劃”中為旗下包括辣翻天、湘味、紅勝火、童裝、五仙山等六所公司分別制定營業目標。
“當時幾個車間日夜開工,幾千號人在流水線上,非常熱鬧。”一位太子奶前線員工回憶道,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年后的太子奶竟深陷財務危機,自己在未來也成為堵廠討薪大隊中的一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