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的灰色行業花樣越來越多,從早期的替賣家刷鉆石、炒信用,到現在又出現一種專門抹黑賣家的職業差評師。虛擬的網絡上,這些“職業人”更像是現實中的黑社會,通過要挾店主而獲利,網店的店主成為了新的弱勢群體。
“一個月苦心積累的信用就這樣沒了,這些人每個月都會來騷擾幾次,特別討厭。”顧小姐是應屆畢業生,本想開網店創業,但這些職業差評師不斷地打擊她的信心。“現在整個網購行業太亂了,再這樣下去,我只能投身打工一族去。”
據了解,這些差評師大多選擇剛開張的中小型網店下手,這樣成功率更高。他們先通過給網店差評,再要挾賣家給錢刪除差評來賺錢。店主往往看重自己剛積累的信用和用戶群,而向他們妥帖。
為了應對日漸增多的“職業差評師”,不少店主都抱團自救,抵制職業差評。店主郭境說,在交易成功之前,要先觀察買家是否具有職業差評師的一些特征,包括是否實名認證,匿名購物等等。另外我們也加入QQ群,大家定期更新遭遇過的職業差評師的賬號,以防中招。
現在網購賣家的競爭已經進入“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時代,中小網店的生存環境越加艱難,不少網店主呼吁相關部門盡快制定相關政策,保護和促進網購的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