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的時間,周鴻祎這個曾經“調戲”過用戶,甚至留下過污點的猛人,把用戶體驗創新當做一個偏執狂式的方向,內部稱之為“拜用戶教”,靠一種持續的、被專業人嘲笑的“微創新”,360成功引爆了億級用戶的能量。一個無心插柳的產品,一個沒有殺毒技術的外行,一個沒有革命性商業模式的小產品,360因何很快速實現了從0到2億用戶的跨越,甚至成為行業“公敵”?
【中國企業家網】“紅衣大炮”周鴻祎的好斗性格,從他辦公室的擺設都能透出一二。墻上貼著十幾張靶紙,靶心位置被射的一片狼藉,周告訴我,他學的是類似于《槍王之王》的近戰快射,他認為,長距離遠射沒什么實戰價值,“15米是我的最佳距離”。周的“好斗”已經成為一種標簽,最近,他的備受關注,就是因為和金山、瑞星等的戰斗。
但是,這種江湖之戰不是我關注的重心,我想關注的是:一個無心插柳的產品,一個沒有殺毒技術的外行,一個沒有革命性商業模式的小產品,360因何很快速實現了從0到2億用戶的跨越,甚至成為行業“公敵”,顛覆了殺毒行業20年的牢固基業。
微創新!沒錯,這種應用驅動的微創新,是“紅衣大炮”再度發射的真正內核。4年的時間,周鴻祎這個曾經“調戲”過用戶,甚至留下過污點的猛人,把用戶體驗創新當做一個偏執狂式的方向,內部稱之為“拜用戶教”,靠一種持續的、被專業人嘲笑的“微創新”,360成功引爆了億級用戶的能量。這是一顆有著革命性力量的種子,不少公司靠著這顆種子,進入到競爭力的更高境界。
“微創新”可能是我最近幾年都會深度關注的創新話題。最近,跟周鴻祎進行了一個長時間的對話,挖掘一下360的“微創新”,以及這種“微創新”的動機及難題。
1、無心插柳:專攻流氓軟件。2006年中,正值流氓軟件橫行,大小互聯網公司都在通過流氓插件的方式植入用戶的電腦,市場需求非常明顯。不過,對殺毒軟件公司而言,這部分需求卻被嚴重忽視。
360安全衛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推出,沒有防火墻,也沒有實時防御,只干一件事:殺流氓軟件。
周鴻祎推出360,沒有野心(周當時的工作重點是行業大趨勢社區搜索,這后來被證明是失敗的),卻有私心。“當時這個流氓軟件太可惡了,他們把老百姓禍害以后,把屎盆子扣在我頭上,讓我一個人來背黑鍋。我就是為自己討一個公道。”
為了給自己正名,周鴻祎好斗本性暴露,以殺流氓軟件的名義,把自己放在了互聯網大小網站、跨國公司的對立面,他的盟友只有一個:用戶。
2、確立公司基因:解決問題最重要。2006年下半年,360的名聲大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官司和口水戰。周鴻祎因為殺流氓軟件,得罪了不少公司,一時間,口水戰,謾罵,法律訴訟等亂花漸迷離人眼,甚至驚動了央視參與報道。
另一個原因是周鴻祎做對了一件事:技術不重要,應用才是關鍵。正因為缺乏安全技術積淀,周鴻祎采取了和傳統安全廠商截然不同的思路,“殺毒廠商總是把安全定義成一個很狹隘的殺毒,然后殺毒就意味著高深的技術,而我們覺得,解決問題比做什么技術更重要,所以思考用戶有什么問題比思考我們技術還有什么不足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