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人運氣不怎么樣。在網上一查,跟雷軍最近的關鍵詞是什么?是“IT勞模”,我工作的辛苦和努力是出了名的。金山1988年成立,到今年已23年,在中國IT業內算是老古董級的公司。
金山一度面臨全世界最強的競爭對手微軟。1990年,金山差點關門,當時剩下十來個人七八條槍,賬上只有七八十萬元。1996年我們重新創業,一仗一仗打過來,中間沒有依靠過任何風險投資,賬上從十幾萬元到有5億元現金。中間又攤上一些波折:1999年,被人一忽悠就準備去上市,結果一準備就準備了8年,花了1億元人民幣,好不容易在2007年IPO成功。
把控“運氣”
20多年來,我成功的喜悅并不多,失敗的教訓比比皆是。所以當別的成功者吹牛說多么成功時,我只能告訴大家我只是運氣好,上了五次市都沒“掛”掉。
但是做企業,難道真的需要這么多艱難嗎?問題出在哪里?這是我最近幾年一直在反思的。得到什么結論呢?光有勤學苦練是遠遠不夠的,關鍵要多一點點運氣。我經常在想,怎么把握成功過程中最重要的東西?怎么把這個運氣變成可控?我覺得所謂的運氣,以一種理性的角度來看,就是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情。
這在任何時候比用對的人更重要。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情,是個戰略問題。我經常看到不少企業的副手離職后,對別人吹牛,這公司是我干出來的。可能他講的沒錯,但是誰決定在什么時候干什么事情的?這個人的貢獻遠遠超過了真正干事的人。
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情為什么重要?一個時代性的產業機會來的時候,浪潮會把你推到最前沿,這個浪潮所具備的力量是你自身力量的很多倍。
看到五年后
賣掉卓越網后,我陷入了長達半年的思考。我說我也不比別人笨,我至少還比別人勤奮,為什么我弄個企業就這么磕磕絆絆,那么不容易?想了半年以后,我找到了答案,四個字--順勢而為。
我專門查了一下字典,這個“勢”在《孫子兵法》里第一次提到--在萬仞之上的山頂有一塊石頭,順勢而為就是踢它一腳,剩下的事情不用做太多,它自己滾下來,就成功了。巴菲特講的滾雪球,也是順勢而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