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TV財經《名人堂》節目舉辦“尋找夢想行動派80后一代成長分享記”活動。100名通過網絡遴選出來的來自于各大高校的大學生以及年輕白領集體參觀了時尚大廈,其中不少人當場遞交了簡歷。
圍繞這個活動,《名人堂》特與權威調研機構合作,首次針對80后展開相關調研,力求全景式呈現80一代的成長歷程、生存狀態、情感現狀、真實夢想和未來發展出路。“2010年是第一批80后的三十而立之年。30歲對一代人來說,意味著成熟,也意味著責任。”《名人堂》制片人路彬彬對媒體如是說,“我們一方面期望社會的關注,另一方面我們也期望讓80后的行動變得時尚、快樂,所以在活動形式的創意上做到了不遺余力。”
事實上,電視臺制作各種與“工作、創業”有關的節目已不在少數,山東衛視曾推出一檔節目《創富英雄》,定位于服務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的民生節目。東方衛視去年推出一檔名為《我為創業狂》的節目,致力于打造“青年創業平臺”。央視在早些年也有過類似節目《贏在中國》。
這些節目的類似點在于,如果某位嘉賓的“創意”在節目中勝出,即可獲得一筆創業投資或者得到就業的機會。以《我為創業狂》為例,2000萬元創業資金,通過20期節目分派給20個選手。但是這些節目在播出一段時間后都“無疾而終”,有人提出疑問:這樣的電視節目,是真能給參賽者幫助,還是為了作秀?劇作家傅言表示:“盡管在內容上更關注現實意義,但電視節目吸引眼球也是必需的。因此,如何把‘支持創業’落到實處是這類節目面臨的考驗。”
另一方面,美國創業真人秀節目《學徒》一直很火爆,主要原因是該節目吸引到了大地產商、金融家的投資,而國內的節目缺乏穩定的投資來源。傅言認為,社會問題與電視上呈現的有落差,這是目前國內創業類節目的主要問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