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和真相】
在西方企業中間,一個主要的抱怨(或許也是一個借口)是這個國家軟弱無力而且尚未發展完善的監管體系,尤其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易觀國際的于揚談到,盡管中國的互聯網領域尚缺乏嚴格的監管,不過,“法規的實施則是個更大的問題……在某些案件中,所有人都清楚,某些行為違反了法律,但是,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人們卻很難驗證對某項創新的侵害或者復制……要想證實,往往會耗時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
雖然事實可能確實如此,Harris &Moure國際律師事務所——專注于美國在華投資事務的專業型律師事務所——的創始合伙人丹·哈里斯(Dan Harris)認為,人們應該在宏觀背景下來判斷整個監管體系。“美國人總是抱怨中國執法不力。”他談到,“但是,他們的實際意思是:‘政府在制止某些人制造假冒阿迪達斯(Adidas)產品方面力度不夠。’可在美國,政府在這一方面的表現同樣并不積極。”
羅思國際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的史密斯補充談到,企業面臨的很多挑戰,只是這一領域尚不成熟的反映,這一點就像美國以前的情形一樣。他認為,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初期,美國很多頂尖公司都是通過類似的手段發展業務的。“在有能力大量提供自己制作的內容之前,如果不允許商業視頻節目上傳到網站,那么,YouTube是否能發展到今天這種規模就很值得懷疑。而現在,YouTube既得到了播出商業內容的授權,同時也擁有了確認上傳的視頻是否有版權問題的技術。”
史密斯指出,今天,在西方國家,利用偷竊或侵犯知識產權來賺錢,會面臨受到起訴甚至會被送進監獄的風險。可在中國,情況則不然。“在英國,如果法院發布一紙要求公司做某些事情的命令,但公司拒絕執行,那么,這家公司的主管最終就會被送進監獄。但中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中國的法院確實沒有西方國家法院擁有的那種權力。”
其他專家對此表示同意。哈里斯認為,雖然從總體上來說,中國的法律體系擅長以公平的方式處理訴訟問題,不過,在懲罰不道德行為方面的效力則不然。“現實情況是,中國的法院不像美國法院那樣擁有強制執行判決結果的權力。在美國,如果你起訴一家美國公司得到的判決是,它必須向你繳付5,000美元,可他們拒不付款,那么,你就可以帶上司法長官查封公司的設備和銀行賬戶。當然,你在中國也可以這么做,但要困難得多,法院確實還不是一個權力強大的機構。”
盡管尚不完善,不過,史密斯認為,中國的法律體系正在越來越多地用于解決沖突。同時,事實表明,這個體系擁有處理不斷增加的待處理案件的能力。“去年,中國有3萬宗知識產權索賠案件,是世界上知識產權訴訟數量最多的國家……這個體系的處理速度很快。你有望在六個月之內就得到最初的裁決結果,并可在一年之內上訴。”他談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