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稱,安勇是蒙牛集團液態奶事業部的一個產品經理。2010年7月,安勇在未向任何上級請示的情況下,擅自與合作公司聯系,發表了魚油中含有的EPA成分(二十碳五烯酸的英文縮寫,是魚油的主要成分。記者注)對嬰幼兒健康不利的言論。
蒙牛集團表示:“公司負有教育不周、管理不力的責任。安勇對相關方面及消費者造成的不良影響,我們深表歉意!”
聲明說,安勇在做損害兄弟企業的事時,沒有向任何人請示,擅自而為,其中緣由,我們也正在了解。目前,安勇已被呼和浩特市公安機關批捕,并已被蒙牛集團除名。
據乳業界人士告訴記者,蒙牛與伊利之間的暗戰起因,有爭奪市場、爭奪國內第一品牌的動機,更有由來已久的積怨。
“在種種‘暴力營銷’的開始階段,有的企業屬于進攻方,有的是防守方,但到最后,沒有人能全身而退,雙方都被拖下水,一損俱損。”上述人士評價說。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也誕生了一大批世界級企業,眾多企業家被光環圍繞,不過在表相之后,一些企業的商業道德也在集體淪喪。
“一個企業要做到成功必須有兩種性格,狼性和人性。但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多數企業狼性十足、人性缺失。”一位營銷界人士對記者說,在他看來,狼性是使得一個企業有凝聚力和野心開創事業的必備條件,但企業發展壯大之后,到達一定的境界時,必須要有人性,要遵守商業道德,有社會責任感。
上述人士說,任何企業發展到一定時期都會進入瓶頸期,多半也是因為市場飽和的原因,具體表現在銷售和擴張上都會暫緩,這時很多企業就坐不住了,從競爭對手虎口奪食成為最佳選擇,其核心策略就是,利用媒體、網絡攻擊對手拳頭產品,乘機推出自己的產品,在混亂中,大賺一筆。
從多美滋奶粉結石門、農夫山泉超標門、霸王洗發水致癌門、美的格力變頻門等事件背后都有競爭對手操作的痕跡,而為了適應這種新形勢的需求,市場上也誕生了一大批以此為生的公關營銷公司。
一位了解蒙牛伊利案的人士說,安勇等人策劃的攻擊行為,至少借助了4家小型公關公司,先是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抨擊,直指競爭對手; 而后拿發表的文章在網絡上開始興風作浪,“受害人”開始登臺亮相等等,這些公關公司們分工不同、各有所長,他們的攻擊看起來都是一顆顆棋子,這些棋子最后匯聚起來,卻能發揮出驚人的力量。
一位在北京從事公關行業的業界人士告訴記者,在國內類似為企業做槍手的公關公司至少有上千家,多年來都有各自生存的空間,每家公司都有固定的客戶,他們為客戶的新產品撰寫文章、搖旗吶喊,應客戶需求打擊任何對之產生威脅的競爭對手,他們極為熟悉媒體、網絡,在其中游刃有余。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公關公司的存在,加劇了同行之間的矛盾,他們點火、煽風,甚至扭曲競爭者動向,放大這種‘暴力營銷’的能量。”上述人士說,每一次“暴力營銷”背后,其實最大的贏家都是這些策劃方案的公關公司,他們賺得了百萬元、千萬元的傭金,“據我了解,這些公關公司每個月都會有針對性的起草幾十份不同類型的‘暴力營銷’方案來供客戶選擇,取悅客戶。”
如何告別“以暴制暴”?
2008年初,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曾有多家公關公司找到他,希望進行“暴力營銷”,來打擊盛大、九城等競爭對手,擴大巨人網絡的市場份額,“但都被我拒絕了,我的游戲做的好玩,玩家認可,不需要去攻擊對手來獲得市場。”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拒絕不了誘惑。
“那些煽風點火的公關公司們固然是助紂為虐,但如果根子還是在企業自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他們就不會有道德底線。”一位在國內某大型飲料公司的人士說,他舉例說,幾年前他第一次接觸“暴力營銷”時很看不起這種多少有些下三濫的手段。不過其后當他所在的公司被某競爭對手“暴力”之后,他發現這種營銷方式有著意想不到的驚人效果,對手的攻擊差點使他公司的某款水產品遭受滅頂之災,至今也難以恢復元氣。
此次“暴力營銷”讓上述人士一方面觸目驚心,而另一方面也開始迷戀這種新的“營銷方式”。此后,在“以牙還牙”的口號下,他找到一家公關公司,制定了詳細的“暴力營銷”方案,準備徹底“消滅”競爭對手。也由此,這家原本被“暴力營銷”傷害過的公司如今完成了角色轉化,開始了“暴力營銷”。
那次主動出擊果然重創了對手,讓對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一蹶不振,而此后,他卻并未有滿足之感,而整天惶恐不已,“你知道做了缺德的事,總會擔心對手報復,你不知道對手的‘暴力營銷’會何時降臨到你頭上。”
在業界人士看來,“暴力營銷”的誘惑在于,它能以低成本對競爭對手造成重創,來換取自己的產品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在于,它手法隱蔽,陰暗,用公關公司之手來完成整個計劃,即便敗露,也無跡可查。
“實際上這種‘暴力營銷’與有關部門的縱容也有關系。”一位乳業人士說,他表示,目前我國對這種“暴力營銷”尚無針對性的法律,定性也較為困難,更關鍵的是,一般這種大投入的游戲,只有巨頭們才能玩的起,即便查獲了,政府都會息事寧人,由此這些企業更是有恃無恐,國內的商業環境也因此越發的惡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