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應該創造年輕人創業的氛圍,并且培育年輕人創業的氣質,而不是勸說年輕人去創業。因為調查發現,創業成功者的主體并不是年輕人,而是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全球創新創業思想領袖、考夫曼基金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卡爾·施拉姆前天在復旦大學與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行座談,并就當代全球大學生創業現狀發表了演講。 施拉姆表示,大學的文化氛圍對學生的創業意識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學校教育在促進研究成果商業化上,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學不應該忽視對創業家潛質的培訓和教育,而不是說服大學生一畢業就以創業為目標。 施拉姆以美國的相關調查為例。他說,約有70%的美國大學生有過創業的想法和希望,但是現在500個成長最快的創業型企業,并不是由大學剛剛畢業或者畢業沒幾年的年輕人創立的,而是創業者到40歲左右才創立的。這說明那些成功的、發展很快的公司并不是創業者第一次創業就成功的,很可能是他們從20歲開始,不斷地創業、不斷地失敗,到了40歲時就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或者已經在其它企業有過比較長的就業經歷。調查發現,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在經歷了失敗后轉而開始在大公司打工積累經驗,然后再次出來打拼天下。因此,大學對于創業的教育,不應該只強調訓練學生的技巧,而是更需要培養他們的創業者氣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