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都會有新一波創業者涌現,他們或是厚積薄發,或是一鳴驚人。如今,又有一群新人類崛起。他們都是80后,大多白手起家,最重要的是,他們都通過自己的創意或點子贏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在數字新媒體、互聯網等行業的細分市場風生水起。
21世紀的前10年,中國的商業明星大多來自60后、70后,這個群體憑借年齡和市場機會上的先發優勢,在各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跑馬圈地。但是,機會是無限的,隨著新的產業、行業及其細分市場的不斷涌現,每一年都會有新一波創業者涌現,他們或是厚積薄發,或是一鳴驚人。
如今,又有一群新人類崛起。他們都是80后,大多白手起家。最重要的是,他們都通過自己的創意或點子贏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在數字新媒體、互聯網等行業的細分市場風生水起。
騰訊平臺上的千萬富翁
2004年上大一的時候,20歲的舒義學會了上網,在網上偶然認識了紐約大學畢業的華裔艾德維。在試探性地給艾德維發了一封郵件之后,舒義收到了回音,兩人隨后創建了博客網站“blogku”,“我們做得比方興東還要早。”舒義說。
那段時間,美國什么模式火,舒義和他的搭檔就做什么。盡管沒有成功,但舒義并不灰心,他接下來又創建了一個高校SNS和一家校園電子商務公司。
如同許多缺乏經驗的大學生創業者一樣,舒義的這幾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但舒義的優勢在于敏銳的商業嗅覺。2007年,抵擋不住創業誘惑的舒義再次開始了征程。
吸取了前幾次創業模式新卻無法保證現金流的教訓,舒義創辦的力美互動廣告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很簡單:代理地方網站的廣告。在一線城市,與互聯網相關的公司已經太多,而二線城市還是未被充分發掘的市場。僅《成都商報》一家,一年的廣告額就有10億元,可以想象這塊蛋糕的豐厚。
那時,正值騰訊到成都開設地方分站。舒義意識到,這是力美必須拿下的一個大客戶。但騰訊的條件是先交16萬元的保證金,而當時舒義還欠著前幾次創業失敗帶來的幾萬元債務。
徘徊許久的舒義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到騰訊西南區的區域總監,提出免費為騰訊做成都地方站的外包。依靠這個條件,騰訊免除了其第一年的保證金。當年,騰訊給力美的業績指標是160萬元,而舒義的成績是1100萬元。
騰訊對這樣的結果也感到滿意,隨后,力美又成為騰訊在武漢、重慶、西安等二線城市里的合作伙伴。
畢竟創業是一場長跑,互聯網給創業者的空間已經不多,舒義決定去移動互聯網領域試一試。舒義將移動互聯網業務放到了北京。在客戶的選擇上,力美只為騰訊、新浪等幾家大網站服務。
而舒義對力美的商業構想也逐漸清晰起來:在原有的二線城市區域互聯網領域里,力美的競爭對手不多,優勢明顯,今年會再拓展3-5個城市;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以WAP站點切入,靠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擴大來發展相關業務。同時,投資一些智能手機應用開發和游戲制作團隊,彌補公司技術力量不足的短板,再進行產業內的布局。目前,舒義所投資的幾家開發公司,今年年內都會相繼獲得下一輪融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