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化漲價背后:消費者為廣告埋單 寶潔、聯合利華等日化巨頭將于下月集中漲價,中小日化企業搶搭漲價“便車”現象,又引起了部分地區的消費者開始囤貨。 只要注意當前漲價的企業或者行業,均把提價理由歸咎于原材料成本上升,企業壓力過重。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日化企業的這一理由有些站不住腳,因為有些不同種類的日化產品原材料價格在最終售價上所占的比例并不一樣,有些僅占不到四成,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日化企業的營銷費用卻占據了成本的近六成,而且還在逐年增長。 因此,日化企業的漲價其實是讓消費者為它們日益增加的高營銷費用埋單。 高額廣告支出 對于本輪日化產品漲價的原因,寶潔、聯合利華等多家日化企業解釋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聯合利華大中國區副總裁曾錫文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分析說:“日化行業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產品,目前國際油價已從去年的50美元/桶漲到了現在的100多美元/桶,石化類產品價格上漲了60%,植物油價格上漲了50%~60%,無機鹽價格上漲了40%~50%,而運輸物流成本也比去年同期上漲了不少。” “成本上升只是漲價的部分因素。”曾在知名跨國日化企業工作過的凌雁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咨詢師林岳告訴記者,其實,不同種類的日化產品原材料價格在最終售價上所占比例不一樣,比如洗衣粉可能占到60%~70%,洗衣液、牙膏、洗發水等原材料成本占30%~40%。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