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資源杠桿效應
盡管存在資源約束,但創業者并不會被當前控制或支配的資源所限制,成功的創業者善于利用關鍵資源的杠桿效應,利用他人或者別的企業的資源來完成自己創業的目的:用一種資源補足另一種資源,產生更高的復合價值;或者利用一種資源撬動和獲得其他資源。其實,大公司也不只是一味地積累資源,他們更擅長于資源互換,進行資源結構更新和調整,積累戰略性資源,這是創業者需要學習的經驗。
對創業者來說,容易產生杠桿效應的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等非物質資源。創業者的人力資本由一般人力資本與特殊人力資本構成,一般人力資本包括受教育背景、以往的工作經驗及個性品質特征等。特殊人力資本包括產業人力資本(與特定產業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經驗)與創業人力資本(如先前的創業經驗或創業背景)。調查顯示,特殊人力資本會直接作用于資源獲取,有產業相關經驗和先前創業經驗的創業者能夠更快地整合資源,更快地實施市場交易行為。而一般人力資本使創業者具有知識、技能、資格認證、名譽等資源,也提供了同窗、校友、老師以及其他連帶的社會資本。
相比之下,社會資本有別于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是社會成員從各種不同的社會結構中獲得的利益,是一種根植于社會關系網絡的優勢。在個體分析層面,社會資本是嵌入、來自于并浮現在個體關系網絡之中的真實或潛在資源的總和,它有助于個體開展目的性行動,并為個體帶來行為優勢。外部聯系人之間社會交往頻繁的創業者所獲取的相關商業信息更加豐裕,從而有助于提升創業者對特定商業活動的深入認識和理解,使創業者更容易識別出常規商業活動中難以被其他人發現的顧客需求,進而更容易獲得財務和物質資源--這正是其杠桿作用所在。
設置合理利益機制
資源通常與利益相關,創業者之所以能夠從家庭成員那里獲得支持,就因為家庭成員之間不僅是利益相關者,更是利益整體。既然資源與利益相關,創業者在整合資源時,就一定要設計好有助于資源整合的利益機制,借助利益機制把包括潛在的和非直接的資源提供者整合起來,借力發展。因此,整合資源需要關注有利益關系的組織或個人,要盡可能多地找到利益相關者。同時,分析清楚這些組織或個體和自己以及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利益關系,利益關系越強、越直接,整合到資源的可能性就越大,這是資源整合的基本前提。
利益關系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有時是直接的,有時是間接的,有時是顯性的,有時是隱形的,有時甚至還需要在沒有的情況下創造出來。另外,有利益關系也并不意味著能夠實現資源整合,還需要找到或發展共同的利益,或者說利益共同點。為此,識別到利益相關者后,逐一認真分析每一個利益相關者所關注的利益非常重要,多數情況下,將相對弱的利益關系變強,更有利于資源整合。
然而,有了共同的利益或利益共同點,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順利實現資源整合。資源整合是多方面的合作,切實的合作需要有各方面利益真正能夠實現的預期加以保證,這就要求尋找和設計出多方共贏的機制。對于在長期合作中獲益、彼此建立起信任關系的合作,雙贏和共贏的機制已經形成,進一步的合作并不很難。但對于首次合作,建立共贏機制尤其需要智慧,要讓對方看到潛在的收益,為了獲取收益而愿意投入資源。因此,創業者在設計共贏機制時,既要幫助對方擴大收益,也要幫助對方降低風險,降低風險本身也是擴大收益。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考慮如何建立穩定的信任關系,并加以維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