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對外資零售企業是相當寬容的,外資零售在中國只要不玩玄的,不“鬧洋事”,不走高端乃至高高端,勝算就很大。
“重返”中國的奇怪勢頭
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的糾結,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明顯。
全球零售巨頭百思買最近宣布:10月份將在上海重開兩家店面。而今年2月份百思買關停中國所有自有品牌門店的消息還言猶在耳。這次“重返”的速度之快,幾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
還不止是百思買,今年一季度大有撤出中國勢頭的家得寶,最近也傳來新消息:原本在關店風潮中極可能在今年關停的家得寶中國最大店鄭州店,改成了——“將會長期堅守”!
外資零售“重返”中國市場的趨勢可見一斑。
再看看最近要“撤離中國”的外資新聞,例如:中外運敦豪(簡稱:DHL)在7月份爆出的“撤離中國”消息,真有些不敢相信老外們是要真走,還是在假走。
但是,這些事件背后有怎樣的共性因素可以把握呢?
外資零售=高端=碰壁
筆者最近給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的發展軌跡做了個公式——外資零售=高端=碰壁。
外資零售企業來華,一旦走上這個公式,則幾乎大局已定。
比如:以百思買為例。百思買一直努力拷貝其引以為傲的“以顧客為中心”的DIY體驗銷售模式。原有模式拷貝的成本是很高的,這讓百思買門店規模的擴張速度大為放緩。而沒有規模,百思買產品的進價也一直壓不下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