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H是坐落在河北的一家生產原料藥的高科技企業。然而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家在行業中占據前列位置的高科技企業,十八年前就是只有一口大鍋,一個人,一間房子的中學校辦小作坊。回想起十八年前創業的情景,董事長感慨良多,談到現在的發展和未來的前景時,他眼中閃過的是興奮和自信。
當年的小作坊只有一個技術員,用一口大鍋從豬小腸內提取原料藥,那時創業者們雖然想做大,但是也未曾想象到現在的發展規模和前景。縱觀企業的發展歷史和其他同類企業的發展過程,我們不難發現,其最大的弱點就是起點低。正因為這個原因,企業里的創業元老素質水平參差不齊,直到2002年創業元老中的最高學歷不過本科,也就是現任的生產副總LIU。由于每個創業元老的經歷和資歷參差不齊,既有60多歲從原醫藥單位退休來的,有董事長原來在糧食部門的老部下內退來的,也有董事長小學的同學退休來幫忙的。咋一看CSSH好似草莽出身的一幫英雄好漢,因為看中董事長創業的魄力和對員工的愛護,匯集成一股力量把一個小作坊發展成現在的高科技醫藥生產企業。
創業元老的背景介紹
表1:CSSH高管一覽表
名字 |
學歷 |
年齡 |
職務 |
主要職責與企業發展中的價值 |
HUANG |
大專 |
50 |
常務副總 |
07年5月進入公司,作為董事長副手,主抓質量管理工作,但負責期間出了一些質量事故,后質量副總到位后,主抓新廠區建設。 |
LIU |
本科 |
45 |
生產副總 |
95年進入公司,當時只有3個人,董事長,一個技術員,和現任生產副總。主要負責內容也由全面逐漸過渡到僅負責生產這一方面內容。 |
CAI |
碩士 |
35 |
制劑銷售副總 |
曾任職GE醫療部門,后辭職進入公司負責制劑銷售,作為企業的單獨部門管理非常規范,獨立在市區辦公,下轄員工40余名。 |
ZHEN |
本科 |
72 |
研究副總 |
03年進入公司,原石藥集團研究所所長,00年退休,董事長“三請”來到公司,主要負責工藝研究和新藥開發與國內注冊部分。 |
ZHANG |
初中 |
68 |
采購副總 |
98年糧庫退休,到公司工作,當時公司30多人,從辦公室、財務、采購、基建全面負責,隨著公司規模擴大逐漸只負責采購。 |
TAN |
本科 |
55 |
原料銷售副總 |
98年進入公司,原是外貿公司業務員,來到公司主要負責國際銷售,業績不錯,但不愿意培養下屬,什么事都是親自過問,對其他部門業務不了解。 |
XIE |
高中 |
52 |
基地副總 |
03年進入公司,主要負責粗品采購,現在負責粗品基地建設,常年在外負責聯絡和物色穩定粗品供應基地,平時不在公司,屬于掛職副總。 |
WEI |
大專 |
38 |
財務總監 |
01年底進入公司,從會計開始干起,一直做到部長,后公司從“SANLU”挖到財務部長,現在作為財務總監全面負責公司財務管理和融資管理工作。 |
JI |
博士 |
46 |
總經理 |
08年開始進入公司任研究所長,現任總經理兼任研究所所長,全面負責企業發展與新產品研發、注冊和工藝研究。 |
LI |
本科 |
35 |
董秘 |
09年九月底進入公司,主要負責保薦人的上市輔導聯絡和接洽工作。 |
Zhang |
本科 |
40 |
質量副總 |
09年進入公司,全面負責企業的質量控制和質量檢驗管理工作。 |
從公司的高管背景和現狀我們不難發現這個公司的高管特別多,如果加上董事長,一個生產型企業平均每30人就一個副總級別高級管理人員。一級部門居然22個,副總和部門較多導致了很多溝通問題,這也是在08年行業大機遇沒有抓住的關鍵因素,這次企業要上市,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企業估值效益,大股東不得不考慮被人喻為“過河拆橋”的創業元老安置問題。
創業元老的安置建議
過去那種小石頭搬過來堵漏洞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現在遇到的都是大問題,診斷后我們認為問題的關鍵就是管理人員“低能高配”,這雖然是在中小型企業快速發展中非常典型的問題,但要想處理得當,必須巧妙把握管理技術與藝術的微妙結合,做到有理有據,手法細膩,潤物細無聲,不然后果不堪設想。項目組在大量行業和相關問題的研究基礎上,根據企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需要,要解決企業的創業元老問題,就必須滿足企業“穩定發展”的大前提,因為企業生產的產品是完全賣方市場,所面臨的不是產品賣不掉,而是如何提升管理效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生產效率和利潤率,以成功上市并獲得一個較合理的估值。經過多方探討和分析我們提出了處理方案(見下圖1)
圖1:CSSH高管創業元老安置圖
安置工作的具體操作探析
處理創業元老問題,從古至今,無不是一個藝術大于技術的管理工作。這個“橋”怎么拆,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沒有道義的做法,也有人說,橋必須拆,甚至“創業老板”到了一定程度也可以被拆掉,聘請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總體來說,形成CSSH必須拆橋的原因大致有三個:一個是元老們缺乏追求了,開始享受,這種享受的思想與企業發展的要求是不匹配的;其次,能力的局限,往往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企業元老最容易出現的是能力無法與快速擴張的企業發展規模匹配,新環境無法適應,這也跟企業快速發展中不重視員工培訓有關系;其三,中國文化的慣性思維。“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常有的慣性思維。歷史上很多英雄豪杰在新朝建立后沒有以前那樣英明神武了,不是他們變糊涂了,而是怕皇帝猜忌,怕功高震主,引來殺身之禍,所以只好把才華收起。創業元老為了自保,先把自己給廢了。還有一種,為在老板面前證明忠心,以便最終分得一份勝利果實,他們互相殘殺,爭相邀功;于是整天不干正事,荒廢了業務。
針對這三種情況和企業實際,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抓大放小,制度至上,分工清晰,權責明確;穩定軍心,大局為重,平穩過渡,和諧發展。”的三十二字方針和策略。
首先,出臺《退休制度》。退休制度讓企業的管理更加規范,也符合企業發展和國家相關法律的精神,因此,一下就解決了年齡較大的創業元老面臨的現狀,但是基于“發揮余熱,平穩過渡”的原則下,不但不減少元老的收入,還以顧問費的形式變相增加,這樣不但能夠減少阻力,還促進元老發揮余熱的積極性。
其次,出臺《中高級管理人員管理辦法》。管理辦法規范了企業的中高層選撥任用,明確了考核辦法、聘期與解聘等相關內容,也對每個高級管理人員的職責范圍和管理權限和行為規范有所約束。這樣大大減弱了企業原有制度下,每個高管只關注自己部門的情況,減弱了那種表面上是副總實際上是部門負責人的情況,不再人為的割裂公司的每一個組織模塊。
最后,由于上市大局為重,因此在實際推行時,采取“選擇時機、逐步推進”的模式,會大大減少高管層的摩擦和惡意抱團。如果不巧妙化解這個問題,前面的制度也只能流于形式了。
就這個具體的項目而言,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比如制衡的問題。畢竟元老的減少,新鮮血液的增加,元老與新管理層之間的沖突減少了,但隨著職業經理人的增多和股份的稀釋,董事長同樣會遇到說話份量也越來越來輕的狀況,就像國美的“陳黃”之爭,就是典型的職業經理人與大股東影響力之爭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單列題目再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