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十年是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房價上漲最快的十年。未來十年,一系列的問題等待我們解決。《金證券》與搜狐財經強強聯手,專訪財經風云人物,暢談稅收、民營經濟、收入、看病、鈔票、經濟、股市、中國、創業、住房話題。
1991年,薛蠻子用25萬美元投資初創期的UT斯達康。2000年3月,UT斯達康在美國成功上市,薛蠻子獲得1.25億美金的回報,成為中國最早期的風險投資者之一。
昨日,薛蠻子對《金證券》記者感慨,“相比以往,中國的創業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但創業成本也越來越高。”評點過去十年,他認為創業領域已經“沸騰”,而展望未來十年,他覺得應該成就“輝煌”。
國外風投 “扶”起三大門戶
身為老牌天使投資人,薛蠻子見證了過去十年中國創業環境的滄桑變化,“上世紀90年代末期,搜狐的張朝陽、新浪的王志東、網易的丁磊出來創業時,環境還比較惡劣。在互聯網興起的第一階段,得益于美國的風險投資,這三家公司才迅速地建立了自己的競爭壁壘,成就了今天的三大門戶。”
第二代創業大潮的代表當屬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其中,投資騰訊的MIH、投資阿里巴巴的軟銀,包括百度眾多的投資人,都是外國風險投資。“這在當時是一個普遍現象,因為國內的資本市場還不接受,也不理解互聯網的商業理念和盈利模式。更重要的是國內缺少資金退出機制,所有資本退出出口都在國外。”薛蠻子稱。
直至今日,在投資基金領域,內外資仍然平分天下。不過,讓薛蠻子欣喜的是,“從天平上來看,國內越來越占上風了。”首先,創業公司的用戶是中國人,最愿意自己的股東又是自己的用戶,雙重忠誠度對品牌有好處;其次,沒有語言和文化的障礙,方便與投資者交流;最后,不需要昂貴的法律費用和審計費用。
更重要的是,中國推出創業板市場,為風險投資和創投企業建立正常的退出機制。“但是,創業板也要改進”,薛蠻子話鋒一轉,“現在一些規定并不適合創業型公司,比如連續三年要達到一定盈利水平,就應該改革掉。因為如果按照這些標準,像亞馬遜這樣的公司是不可能在中國上市的,而這樣的公司才是偉大的創新型公司。”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