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不斷普及,以蘋果應用商店為代表的移動應用商店里的應用軟件開始不斷滲透進人們日常的數碼生活,隨之而來的頻發的移動互聯網絡盜版侵權行為不僅令作家頭疼,也令游戲、音樂等文化產品創作者防不勝防。
國內音樂人聲討百度音樂下載侵權之事早已不新鮮。而早在幾年前上海舉行的游戲開發者大會中國站(GDC China)上,美國舊金山Ngmoco公司副總裁艾倫·于就曾指出,移動互聯網上的盜版問題是一大隱患。據悉,Ngmoco公司的多款游戲在發售之后第一周內的盜版率高達50%至90%。
被盜版傷害的還有游戲產品的獨立開發者。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一次游戲開發者會議上,獨立開發者斯托爾克說自己在著手創作游戲之初根本沒有想到他的勞動成果會被人盜竊——至少不會像他現在所知的這樣厲害。據稱,他在蘋果應用商店里每賣出一份游戲下載,就有24個盜版拷貝被下載。更令他痛心的是,他在蘋果應用商店里的正版售價才不過1.99美元。“他們偷走我的游戲,只是為了省1.99美元。”這樣的遭遇讓他非常傷心。
蘋果公司的數據顯示,目前,蘋果應用商店里已經存在超過55萬個應用。而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服務于谷歌安卓系統的應用商店(Android Market)上的應用也達到了40萬個。那么如此數量級的應用,是否都擁有合法的版權?合法的版權方們是否都拿到了應得的收益?
據了解,目前國內版稅收入過億元人民幣的作家不超過10人,絕大多數作家在收入上屬于絕對的弱勢群體,甚至單靠版稅無法維持生計,其中,盜版則是困擾作家的最大問題。《盜墓筆記》的作者南派三叔認為,如果不能有效地杜絕網絡盜版,將對中國文化產業造成巨大沖擊。而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來自文藝界的知名人士同樣對網絡盜版現象進行了猛烈抨擊,并呼吁國家應該加快立法進程,加大對各種盜版行為的打擊力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張抗抗在CYE《修改我國現行著作權法》的提案中認為:我國現行著作權法已明顯滯后。在過去20年中,僅有的幾次修改無法滿足近年來互聯網大發展之后面臨的數字版權保護新問題,日益猖獗的侵權盜版正在對文學、音樂、電影、攝影等文化產業的生存、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
的確,盜版于文化產品的創作者個人而言是精神和利益的雙重損害,于文化產業而言則是打擊原創、鼓勵復制,是對國家和民族文化創造力的嚴重傷害。希望蘋果公司侵權案件的進程能為知識產權的保護提供范例。一方面,警醒企業自身重視并承擔起對版權保護應有的監管義務,讓企業意識到對于網站存在的所有“點擊下載”的盜版行為,企業有必要承擔共同侵權的責任。另一方面,對于立法者來說,面對移動互聯網對于版權侵犯的新情況,也應該盡快改變目前網絡服務提供商僅僅只承擔發現侵權作品后刪除責任的現狀,而應規定網絡服務提供商對于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應當承擔起核準版權的責任,特別是對于各種正式出版的作品,如果沒有有效版權證明就準許上傳,就應被視為“應當知道”是侵權作品而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總之,找到一條既能保護創作者版權,又能維護文化的自由健康交流,并能促進文化產品繁榮的平衡之道,是促進移動互聯網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