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鋼集團準備投巨資養豬的同時,另一央企中糧集團也在加碼生豬養殖。
3月22日,本報從中糧集團獲悉,中糧集團將投資35億元在四川廣元建設養殖基地,其中20億元用于生豬養殖及相配套的產業鏈項目。按照目前的養殖情況,可以養殖200多萬頭豬。
目前,中糧已在山東、天津、江蘇和湖北建立四大畜禽養殖基地,2011年中糧集團生豬出欄量在120多萬頭。為了布局國內生豬養殖行業,中糧已于去年牽手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伊藤火腿株式會社等日本畜禽養殖巨頭,有意并購國內其他企業。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郭會勇表示,“目前規模化養殖一頭豬可以賺200多元”。除了實體企業紛紛養豬,連國際投行高盛也在安徽黃山建立多個養豬場,并受到當地政府支持。
生豬養殖受到熱捧的另一個原因是國家給予財政補貼。標準化規模養殖在3000頭-1萬頭的,國家給予80萬元的財政補貼。中國豬e網主編荊繼忠透露,“從2009年至2011年每年國家給予這塊的財政補貼為25億元”。而國家財政補貼的發放讓更多的企業覬覦畜禽養殖。
中糧肉食的野心
2011年6月,中糧集團引進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伊藤火腿株式會社、米久株式會社,以中糧肉食為基礎成立中糧肉食,共同投資100億元發展畜禽產業。其中中糧占67%股份。
目前,中糧集團已有4大畜禽養殖基地,分布在天津、山東、江蘇和湖北。本報記者拿到的資料顯示,中糧集團共有21個養豬場,其中湖北有10個養豬場和1個加工廠,天津有2個養豬場,1個加工廠;江蘇有9個養豬場和2個加工廠;山東有15個養殖場和四個加工廠,主要是養雞場。
中糧集團官方稱,在湖北、天津、江蘇的21個生豬綠色自養基地,形成了120萬頭的生豬養殖能力;在山東、江蘇建設了38個肉雞自養基地,形成6300萬只雞苗產能,2400萬只肉雞自養能力。
除了自建養殖基地,去年8月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糧也對并購其他生豬養殖和肉類加工企業感興趣,“中糧集團的目標是在中糧集團所從事的每一個細分產業占到20%的市場份額”。
中糧集團早在2007年便對外表示生豬養殖量最終要達到1000萬頭,而目前養殖量只超過100萬頭,落后于廣東溫氏集團等養豬大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