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來簡單闡釋一下這些公司的創新模式。根據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研究發現,創新模式包括“產業模式創新”、“企業模式創新”及“盈利模式創新”3大類:
一、產業模式創新。它指的是改變產業鏈利潤區,甚至創新產業價值的創新模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蘋果公司,它通過建立創新的軟件商店,開放軟件開發分成模式,通過和運營商的綁定,帶動設備銷售,以全新的模式做大了傳統電子產品的市場。
二、企業模式創新。它指的是創新企業的運營體系、高度集成企業價值鏈、抑或抓住運營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又或者是整合社會資源來進行“開放式創新”。例如服裝企業的Zara利用超速的市場反應的核心能力,掌控了從設計到零售到制造的全價值鏈體系。
三、盈利模式創新。它指的是通過重新定位客戶價值來擴大收入,或取得超越競爭對手的獲利能力。比如吉利的剃須刀,其利潤來自刀片;再比如佳能并沒有通過銷售打印機獲利,而是通過墨盒等耗材盈利;又比如亞馬遜、kindle終端并不賺錢,它是通過付費的電子書下載實現盈利等等。
蘋果、Zara、吉利、亞馬遜這些業界的龍頭企業,他們用創新帶動了一個公司,甚至帶動了一個行業從而完成了革命性的轉變。中國也越來越需要這樣的嘗試,只有對創新懷有遠大抱負、放眼世界、擁有大局觀的CEO,未來才有可能帶領企業成為真正的行業領導者。
企業文化——打造企業持久領導力
企業文化是一家企業戰無不勝的動力之源,也是打造企業持久領導力的重要條件。對任何公司來說,保持持久的領導力知易行難。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Cye鼓勵員工創新及嘗試新鮮事務的內部文化和激勵機制。IBM的企業文化強調員工應該具有相同的信念和價值觀,公司推行民主、平等、友善的員工相處模式。IBM是美國公認的具有豐富企業文化內涵的典范。IBM能夠歷經興衰仍然持續成功,這與幾代傳承的企業文化密切相關。
另外,如果企業領導沒有崇高的使命感,也談不上擁有持久的領導力。過去30年,中國經濟的高速騰飛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然而新的經濟形勢為企業的持續前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隨著經濟環境的進一步成熟,企業不但需要依靠有機的模式增長,還要面臨國際型企業的競爭。在這種背景下,追求短期效應的企業很難在競爭中取勝,企業是否具有崇高的使命感,變得尤為重要;其次,隨著人才流動的加劇,具有崇高使命感的企業,在留住人才方面更具有競爭力;第三,只有帶著崇高使命感的企業,才能長久不衰,成為百年企業。
IBM的恒久信念是“引領進步”。早在20世紀30年代,IBM的第一代領導人老托馬斯·沃森就指出,“只要人們認真思考,世界上所有的難題都能迎刃而解。”正是秉承著這一信念,IBM才能培養和塑造世界一流的員工團隊,才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才能創造并且保持健康的企業文化。而這些,是IBM在100年里不斷轉型發展、不斷成功的根本。
借鑒和延展——打造企業跨行業領導力
跨行業領導力有兩個實現途徑,一是從自身行業入手,產業鏈向上下延展、向左右延伸,或在行業交叉中尋找機遇,成為行業的驅動引擎;二是突破本行業界限,借鑒他山之石,利用新技術、新市場、新產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比如中國醫療行業的整合是由政府出面引導完成的,其解決途徑是用電子病歷完成行業的整合,以實現醫院間的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緩解群眾就醫與醫院資源稀缺的矛盾。而國外一些國家醫院間的整合以及醫療改革,則是由保險公司來推動完成的。對保險公司而言,他們更在乎利潤,他們進行的資源整合是為了減少客戶重復就醫產生無用保費,于是創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的跨行業整合的成功案例。
中國很多具有宏偉戰略目標、具備清晰執行策略的企業,正積極、主動地與不同的行業、企業洽談創新的合作模式。國內一家著名的零售企業的領導人,在其約談的客戶名單中,最希望約見的居然是某移動設備生產企業及某銀行的領導人。我們不禁會問,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公司間有建立合作關系的可能性嗎?其實,從跨行業協作的角度來看,“混搭”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結語
中國的企業領導人并不遜色于其他任何國家及地區跨國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對真正渴望提升自己領導力的企業領導人而言,上述提及的4個方面,都可以通過學習和有效的實踐獲得。
(于雪莉女士現任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GBS)總經理,負責領導IBM在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地區的咨詢服務和系統整合業務,為IBM大中華區企業咨詢服務合伙人和顧問團隊提供戰略指導和運營管理,從而為國企、民企以及在中國的跨國企業提供創新的業務解決方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