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市場
一個好的企業家會將自己主要的精力放在“產品市場”上,這就是說要站在產品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不是站在金融市場的角度。實際上在你最開始有創業念頭的時候或者是在考慮產品擴張的時候,這種思考問題的角度會對你有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你站在產品的角度看問題,你就會問這樣一些類似的問題:
自己的產品能否趕上某個領域的最新潮流?
這些產品的潛力已經都挖掘出來了嗎?
產品會讓消費者感到興奮嗎?
是否當時所處的文化、科技或者經濟領域正在發生一些變化,并為更好產品的研發打下了基礎?
有時候站在產品角度考慮問題的得出結論和站在金融市場的角度得出的結果是一樣的,但也有不一樣的時候。
比如說,現在對互聯網初創企業有很多的唏噓之詞,其中一個論調就是投資者正在將重心從互聯網轉向實業領域。從金融角度你或許會說,在過去的5年里,金融投資機構為互聯網領域提供了過多的資金,而實業公司的融資形勢一直不理想,現在應該將這個形勢改正過來。近期,實業公司的IPO表現要比互聯網公司IPO好很多。
我的切身感受是:站在產品角度看問題還是比較復雜的,尤其是在沒有移動業務的互聯網行業更是如此。在這一點上,產品角度和金融角度的出結論是一樣的。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自己在家里用的硬件(比如iPhone)和軟件(比如 Gmail)要比在工作時用的強很多,也復雜很多。我個人覺得企業技術已經落后于科技產品的升級周期了。
從市場角度得出的結論有時會和從金融角度考慮得出的結果不一樣,移動產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金融角度考慮的人會這樣想:現在已經有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美元投入到了移動應用程序開發上面,所以移動產業發展動力十足,而且初創企業幾乎不會帶來大的風險規模,因為該行業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了。
可是從產品角度就會有不一樣的結論:現在智能手機平臺只不過是從4年前開始興起的,而且是由iOS應用程序商店引發的。很明顯這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新型平臺。平臺和應用程序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最起碼在二十年之內是這樣。在這段時間內會不斷地推出新的應用程序,也不斷會有新的設計創意和科技發明誕生。所以,移動產業的進化才剛開始,初創企業可發揮的空間還是很大的,畢竟這是一個剛剛起步的朝陽產業。
將來或許會出現這樣一個結局:金融市場可能會枯竭,而且平臺所獲取的利潤會超過應用程序的利潤。但是別忘了,移動產業實際上才剛剛起步。所以,從產品角度分析的結果會和從金融角度得出的結論相差很遠。
就自身的經驗而言,我作天使投資人時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自己站在金融立場上分析之后做出的決策。因為金融分析充滿了各種的數據和表格,讓人看起來感覺是非常的科學,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
我總結了一句話,或許聽起來非常的簡單,可是在很多情況下,這句話卻很靈驗:或許推出的產品在市場上表現會非常糟糕,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如何讓這些糟糕產品變得偉大。(翻譯:云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