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森、好德和可的關閉調整一批門店后,其他便利店品牌也加入集體調整潮。《第一財經日報》昨日獲悉,全家今年關閉調整了至少幾十家門店,可的與好德的關閉調整還在繼續和加大,7-11今年也正擬關閉調整近20家店。行業調研和業內采訪顯示,區域市場飽和、成本高企使便利店業者盈利困難,不少業者開始謀轉型。
關店潮與盈利壓力
今年,羅森因關閉約30家店被指年凈增數(開店與關店數相減)接近零,一直維持約300家店。同時,可的和好德今年也關閉調整了幾十家門店。就在近期,可的又關閉了紹興地區約10家門店。
“我們沒有具體數字可說,但便利店關店調整的確在增加,而今年的新開店并不是特別多。”擁有可的和好德的農工商集團內部人士透露。可的和好德門店總數超過2000家,經關店調整后,盡管總數依舊不低于2000家,但可能凈增數有所減少。
令人略感驚訝的是就連時尚品牌全家和7-11今年也關閉和調整了不少門店。近期有業界傳言稱全家將關閉200家店。對此傳聞,全家方面昨日表示,200這個數字不屬實,但今年的確關閉和調整了至少幾十家店,不過全家目前共有1000家店,且每年以200多~300家新店速度擴張,凈增數不低。
此外,有知情者透露,7-11今年在華東地區也已經或正擬關閉近20家店。
面對上述各大知名便利店品牌的關店潮,各企業給出的理由如出一轍——止損。農工商內部人士指出,部分門店盈利堪憂,要作出調整,公司內部標準是單店日營業額需達5000元才算及格。“當然,不是說低于5000元必須關,部分具戰略意義的門店還是要存在,但營業額過低門店必須調整。”
記者采訪獲悉,全家給門店的培育期是2~3年,即2~3年內不盈利可以接受,但超過該期限后就需重新考慮。羅森和7-11的理由更為直接,以往公司還可接受預虧一定時間,但如今盈利是最關鍵指標,對于持續虧損和幾乎看不到盈利前景的門店,當機立斷止損關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