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理念的傳承方式
世界各地成功傳承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具有參考價值的價值理念傳承模式。
Ultramar Agencia Maritima(簡稱Ultramar)是智利的一家航運公司,由1937年作為船長從德國到達智利的阿爾伯特·馮·阿彭(Albert von Appen Cye)創辦。這家公司最初是歐洲航運公司在智利的代理商,逐步發展成包括港口運營、內陸航運及倉儲的大型航運公司。von Appen家族在發展Ultramar時就遭遇了德國文化與智利當地企業文化的沖擊:智利企業具有相對散漫的文化特征,注重依靠關系進行商業活動;與之相反,德國企業追求精益求精的服務品質和誠信為本的經營態度。面對商業文化的巨大差異,阿爾伯特沒有依靠與政府或其他商業伙伴拉攏關系來獲取業務,而是堅持了德國式的價值理念,對每一項業務都以近乎苛刻的態度實現客戶的絕對滿意,更為重要的是,他秉承重聲譽、守信諾的觀念經營企業。成功將基于德國文化的價值理念轉移到了智利的商業運營中,最終為Ultramar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和極高的客戶滿意度,并且在競爭激烈的智利航運業中獲得一席之地。
為了確保家族事業長青,von Appen家族還通過多種教育方式傳承企業成功的核心理念,家族中所有的孩子都必須在德國學校接受教育,并且,進入企業后,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將德國文化的特質融入經營中。同時,Ultramar也在智利興辦了很多德國及歐洲式的學校,贊助了很多前往德國的游學項目,將其所堅持的文化理念進行廣泛的傳播。在這種努力下,家族的后代們繼承了嚴謹經營、正直守信的德國商業品格,保持了企業良好的聲譽。
Ultramar的成功不僅反映出無形的理念對于企業成功的重要意義,也說明這些對于家族企業彌足珍貴的理念,可以通過文化教育和言傳身教在每一代成員中傳承,最終有助于企業永續經營。
除了教育,將文化理念具體到企業的產品與品牌之上,是傳承的另一方式,陽江的十八子刀具集團就屬此列。陽江是廣東知名的旅游城市,并以刀剪制造業聞名,當地刀剪產量、出口量分別占全國的60%、80%,而十八子集團是當地最大的刀具生產商,其名稱來自創辦者李輝將家族姓氏“李”拆成“十八子”。該集團第二代掌門人李積回則將陽江的旅游文化與公司的產品結合起來,在總部興建了刀具博物館,詳細介紹中國及陽江的刀具發展史,以展現集團致力于延續中國刀具制造業輝煌的價值理念,希望由此為企業找到永續經營的意義。十八子集團還生產了不同的古代刀具作為禮品,將無形的歷史文化理念轉移到了有形的產品中。
經營理念的傳承不僅可以通過教育、文化融合等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還可以制度化建設的方式化無形為有形,形成可供操作的詳細規范。筆者之一就此與天津鑫茂科技投資集團董事長杜克榮進行了深入的訪談。鑫茂集團目前擁有63家附屬企業、上市公司鑫茂科技(000836),其盈利模式在于通過精細化的成本控制與管理將科技園區做大做強。杜克榮曾從軍20年,價值觀和世界觀都受到這一經歷的深刻影響,在經營上也強調企業要講政治,即眾人之事。其個人的價值理念和運營方式是鑫茂科技成功的關鍵。
為了將其理念進行有效的傳承,杜克榮從制度化建設入手。首先,他將63家企業按照業務性質劃分為母集團和四個分集團,控股權集中在集團總部,在有控制力的情況下,管理權力則不斷地下放,在每個產業培養合適的接班人。其次,在企業中建立決策小組制度,組建由80后擔綱的三人決策小組,重大決策由三人同時簽字決定,實現了放權與監督的統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是杜克榮親自編寫并推行了《企業基本法》,提出了評價企業的三標準、接受任務的三個基本做法、領導者的三個條件等運營管理規則,他希望以此將理念具體化,讓每一個員工都可以學習操作,使企業從人治走向法治。有形的制度化建設,好像給企業裝上了羅盤,即使更換了船長,企業依然可以按照既定的目標前進。
對于企業重要的知識性資產,還可以通過分類、標準化、系統性學習與管理達到傳承。企業的知識性資產,可以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種:前者能用文字和數字表達,容易以硬數據的形式通過各種媒介保存并傳遞共享;后者則高度個性化且難以格式化,例如企業的價值觀念、員工對于工作的個人心得等,相對難以傳承。根據咨詢機構Delphi Group的調查,企業有40%以上的知識是存在于員工頭腦中的隱性知識。佛教故事中“佛祖拈花,迦葉微笑”的傳說就說明,在一拈一笑間實現隱性知識的傳遞需要何等的智慧與悟性。也正是因為傳遞的復雜性,企業需要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來管理顯性與隱性知識,實現有效的傳承。
中國臺灣的《商業周刊》曾報道臺灣中鋼集團以知識管理的方式進行知識傳承的案例。中鋼集團于1971年創辦,最初為合資企業,1977年轉為公有,1995年轉為私有企業,目前是臺灣控股權集中在集團總部,最大的鋼鐵企業。對于中鋼而言,鋼鐵冶煉中的各種技術,特別是技術人員對于某項技術的個人心得,是持續輸出高質量產品的關鍵。中鋼擁有近9000名員工,平均年齡接近50歲,很快將面臨持續十年的退休潮,如果不進行有效的知識傳承,往后十年可能流失超過一半寶貴的知識財富。因此,中鋼先后創辦了中鋼企業大學、中鋼核心知識庫、員工在線學習(E-Learning)系統,通過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將無形的知識和理念有形化。在中鋼核心知識庫中,各部門挑選出五六項關鍵專業技術,以大、中、小分類進行盤點,將建廠以來的所有技術以書面報告的形式進行匯總。對于某些關鍵的技術,更采用攝影、攝像等方式記錄。每一個員工都可以在線系統學習各種知識,并通過網絡社區分享意見,最終實現學習-反饋更新-再學習的良性循環,從而保證了知識的有效傳承。這些知識管理手段使得中鋼在員工更替過程中保持經營的穩定,實現了“CEO變,經營理念不變”,同時使得新晉員工迅速獲得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并融入企業文化。
策略的可變與價值理念的不變
企業的價值理念雖不顯見,但恰如潤物春雨般滋養著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強調無形的理念對于企業永續經營的重大價值,以及需要費心思量以不同的方式傳承,但這是否意味著墨守成規,一成不變?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難道企業家不需要調整企業的經營理念,或者企業繼承者不應將自己對企業新的理解融入到經營管理中去?難道理念的傳承可以成為抗拒改變的理由?
我們的答案是,每個企業必須找到其永續經營的理由,雖然為維護這理念而采取的策略可因新形勢變化,但任何策略改變不能為企業堅持的理念帶來風險。理念是金科玉律,是企業的靈魂,若改變了企業經營理念與價值觀,這就是一個不同的企業【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