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 vs. 開創
也就是說,五力模型的核心是“保護主義”,講究的是當你達到了某個位置之后,你如何保護你的位置。所以為什么蘋果要不斷整肅供應鏈,要玩弄三星與臺積電,要對 Android 手機廠興訟,要透過 iCloud 綁住用戶,這些都是他們在鞏固自己戰略位置的手法。
但這一切的舉動,取代不了一個最關鍵的活動 — 每年的春天與秋天,當蘋果執行長站上舞臺,他必須要推出一個讓全世界驚艷的全新 iPhone 與 iPad。如果他能夠做到這一點,則 Apple 的產業地位會繼續提昇,而接著所有鞏固地位的策略布局才有意義。如果他不能做到這一點,則上述的保護策略手法只會造成供應商的反彈,任何的興訟也只是助長競爭對手的氣勢。
快速更新的市場
也就是說,五力分析適用于產品幾乎不會更新的傳統產業,例如:金屬業、礦石業、化學原料業。因為產品不常更新,所以你需要透過鞏固戰略位置來產生、維持超額利潤 — De Beers 集團為期數十年的鉆石壟斷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在產品經常更新的電子產品領域,甚至進入了產品時時更新的網路產業,比起長期持續推出受市場歡迎的產品,戰略位置與五力分析就顯得不重要許多 — 當然那不代表五力完全無用,就像上述 Apple 的例子,當你達到了某個位置,五力模型 的確可以幫助你思考如何維持你的地位,讓你的產品部門能夠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去制作更棒的新一代產品。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五力分析救不了邁克爾波特自己的Monitor Group,因為就像網路產業一樣,企管顧問的本質,也是不斷推出與時俱進,能夠不斷帶給企業新價值的下一代服務。從結果來看,顯然波特與他的團隊,終究沒有領悟到這個事實。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