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金融成立兩年半,累計為1.2萬家企業提供貸款,而貸款的不良率只有0.72%。而阿里金融的內涵,還在持續擴展。保險、信用支付產品……《天下網商》說,這間只有200多人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包含了一個“進化的金融產品”的隱喻,非常類似于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科幻巨著《基地》中,主人公哈里·謝頓的那個元光體電子闡析器和非混沌方程組。他僅僅依靠兩個元光體就計算出人類百年后的歷史發展路徑,并將一套叫做“心理史學”的數學理論應用在擺平無數個偶發災難性事件中,避免了帝國的提前滅亡。 要想明白阿里金融在未來10年會做些什么、變成什么,可能需要復盤它成立2年半以來的方方面面。 《天下網商》雜志做了這個功課。經授權,虎嗅將《天下網商》張博與曹文君采編的內容摘編如下: 關于阿里金融的討論,無論認定其未來會堅持走“小貸”路線,還是成立“擔保公司”轉而爭取銀行牌照,一個基本的背景條件都不會改變,那就是海量交易數據這座金礦。 阿里金融最簡單的運行邏輯,就是通過一個叫做“車間”的數據倉庫同步存儲阿里集團各子公司的數據,再將這些數據代入多達十余種模型中產生對貸款者的準入判斷以及授信金額。由于它比一般金融機構更接近客戶,尤其是“作為水電煤輔助阿里生態系統”,這就導致阿里金融的產品設計驅動力較多來自于業務部門。 數據車間的負責人王國濤2009年11月加入阿里金融,目前他正從負責產品模型設計的“車間”進入產品銷售一線。他認為金融產品的成長性非常重要:“我們在過去幾年的業務發展中會不斷調整數據模型,以達到三個目的:降低授信風險,提高放貸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盡管阿里金融早在2011年上旬就已實現盈利,但針對外界有關阿里巴巴“金融帝國”野心的說法,王國濤并不認可,他認為以少而精確的金額服務更多的客戶,永遠比更大的數額服務更少的客戶要重要。阿里金融的業務跟傳統銀行貸款業務是互補的,重點并不在于賺多少錢或誰取代誰。 阿里金融是什么?一句話:它是“大數據的產物”。數據是它的核心。它的技術型員工占比超過了32%,完全不同于一般金融機構的人員構成。 如果再要展開說,以下是對阿里金融的幾層解讀: 第一層——覆蓋賣家到個人的全金融產品 當前阿里金融業務團隊的工作內容主要分成兩部分:面向淘寶、天貓、聚劃算及一淘的淘寶貸款,以及面向CBU和ICBU的阿里貸款,服務的客戶主要是誠信通、中供、Ali-Express。 阿里金融的產品可大致分為阿里貸款、淘寶貸款、訂單貸款、信用貸款以及供應鏈貸款。盡管媒體一貫的標稱阿里金融是顛覆中國傳統銀行業的行為,但這些貸款產品、數據模型的原始參考都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找到。不過,受限于牌照的經營范圍,阿里金融的許多產品也沒有大程度的公開。 如馬云在2012網商大會所說,所有信貸產品的依據是信用:“阿里會重建一個金融信用體系,在這個金融體系里面,我們不需要抵押,我們需要信用;我們不需要關系,我們需要信用。” 當賣家的發貨速度、客單價、新老顧客比被解讀成不同等級的信用時,這會促使他們更用心經營自己的生意,用一個皇冠撬動1000萬元的資金。 未來有關“全供應鏈金融”的設想中,個人消費者或許也會被包含著閉環供應鏈中,由此成為小額貸款的受益者。
類似的嘗試,蘋果已經在用iTunes做。蘋果日前宣布iTunes可能會發展成小型貸款銀行,當用戶在找不到ATM取款機且急需現金時,可以用iPhone發布現金需求通知,而附近接收到通知的用戶將會為他們提供現金。當他們確認收到需要的現金后,這筆現金外加一筆服務費將會從他們的 iTunes 賬戶中扣除。這是一種類似于P2P貸款的嘗試。 一位支付寶資深小二說,蘋果才是中國支付行業最大的敵人,因為喬布斯不僅占有硬件終端,還有App Store和iTunes這樣的高用戶黏性平臺。 但其實支付寶用戶間不也正在產生類似的行為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