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位內地“首富”的行業分布來看,包含了農業、互聯網、零售、造紙、房地產、汽車、飲料和機械制造等。
按照百富榜創始人——胡潤在2008年回顧首個十年榜單時候的觀點(胡潤百富榜始創于1999年),內地富豪蜂擁而現的近十年,大體可以分為三波:第一波是1999年至2002年,第二波是2003年至2006年,最新的一波是2007年至今。
那么,我們也試圖以此為界,按圖索驥,在十數年來成千上萬的中國富豪中,通過對“首富”的梳理與回顧,一窺中國經濟和政商環境的變遷,及其背后商業邏輯的演進過程。
財富第一波:1999年~2002年 “計劃經濟”特征明顯
盡管 “高科技”富豪張朝陽于1999年就出現在胡潤富豪榜上,此后出現的還有楊瀾、徐明、郭廣昌等年輕一代企業家。但在胡潤看來,1999年至2002年間的富豪中的大多數,其身上的“計劃經濟”特征甚為明顯。
中國近代史上跨世紀商業王朝“榮氏家族”第二代掌門人榮毅仁,在1999年以80億元財富當選胡潤百富榜“內地首富”。2000年,榮毅仁以150億元身家蟬聯首富寶座;2002年,榮氏家族第三代掌門人榮智健又以70億元的財富,續寫榮氏家族“內地首富”的輝煌。
不過,胡潤回憶時特別提到,當年(1999年)榜單發布時,一位叫馬云的年輕人剛獲得投行第一筆500萬美元的融資,而6年后的胡潤百富榜上,馬云以30億元財富居第36位,并由于雅虎中國業務并入阿里巴巴而成為中國企業界炙手可熱的人物。
在胡潤看來,榮毅仁和馬云在不同年份以“富豪”的姿態進入大眾視野,折射出中國政經和商業變革的縮影。
財富第二波:2003年~2006年 互聯網、零售嶄露頭角
“如果說2002年前內地首富在榮氏家族和‘飼料大王’劉永好間的更替,映照的是中國的體制特征和農業大國的國情的話,那么之后‘IT新貴’丁磊、‘零售巨子’黃光裕登頂富豪榜,是暗合了世界經濟的潮流和產業特征——網易對應的是微軟,國美對應的是沃爾瑪,而中國正是2001年底加入WTO的。”胡潤在2008年的時候總結。
被視作近十年中國財富第二波的2003年伊始,互聯網創業公司代表網易丁磊,以75億元的身家取代榮智健成為新的 “內地首富”,拉開了中國財富變遷史上的嶄新序幕。
同時,2003年以來,以蘇寧、國美為代表的家電連鎖行業迅速崛起,國美電器董事會主席黃光裕連續以105億、140億財富蟬聯2004、2005兩年胡潤榜“內地首富”。2006年,49歲的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以270億元財富拔得胡潤百富榜頭籌,成為中國的第一位女首富。
在這一輪的財富大潮中,首富的變遷開始與資本市場顯現千絲萬縷的聯系:
丁磊成為2003內地首富的背后,是網易股價在過去20個月的時間里漲了近70倍;2004年6月,國美順利借殼鵬潤在香港上市,是黃光裕身價暴漲的最大因素;張茵成為內地首富的最大推力,亦是玖龍紙業在資本市場獲得了577倍的超額認購,于2006年3月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后股價又一路飛漲。
如此顯現的都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另一面,這些企業家們的發展方向,都被認為非常具有“后現代”的味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