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爆料”的張先生目的很直接:要求一家“合作”銀行允許他提前贖回剛買進的200萬元理財產品,并繼續與他“合作”。“否則我的資金鏈肯定要斷,還不上的錢還不是銀行埋單!彼笫植林~頭上的汗,右手捶著桌子。
張先生名片的頭銜是一家民營進出口公司的老板。背面密密麻麻印著公司業務:服務進出口企業、專業報關、代辦外匯、海運訂艙、辦理商檢……他與銀行所謂的“合作”到底是什么,記者并沒有看出什么門道。
“那些小業務就是充充場面找找客戶的。”張先生言簡意賅,“我主要幫人海外進貨,在銀行代開信用證,然后套錢做點投資!
“但是現在銀行要逼死我!彼嬖V本報,近期去銀行開信用證越來越難,因為有“三條繩索”束縛著:銀行開始對開立信用證進口品種、企業資質、信用證期限設置了諸多限制。
套現生意經
對于大宗進口依靠延時付款信用證套現的模式,簡言之,就是在銀行開立180天期信用證用以進貨,然后將貨物快速脫手套現,相當于獲得一筆短期貸款。所不同的是,張先生是一個信用證的代開方,全無囤貨和銷售的風險,他的套現,本是一筆無本無風險買賣。
據張先生稱,他在上海、蘇州、深圳、東莞都有網點和業務,從事過“該死的電解銅”,也幫忙進口過鋁粉、電解鎳,甚至做過糧油、原木等。
至于客戶,他稱,不是每一個貿易商都在外經貿部門辦過進出口經營權;即使有此經營權,大多數中小企業也不具備在銀行開立大額國際信用證的資格,或是可以開具但額度不夠;即使額度足夠,中小企業也需向銀行先繳全額保證金,而在他這里則大多數不必。
張先生的秘訣是:“搞得定”銀行。
此外,無法在銀行開立信用證的客戶一般會找國有大型貿易企業代開信用證。對此,張先生還有另一套“虎口奪食”的秘訣:第一,“并非每一家民營企業都能被大國企看得上,國企看不上的企業我看得上”;第二,“我有比國企更多的優惠”。
張先生說,大型貿易企業一般很強勢,有些民營企業進口商銷貨不及時都會被封殺。而他非但不封殺企業,還給更多實惠,比如免手續費,甚至不賺差價;蚴窃凇百Y金行情好的時候”對大額進口單子價格“倒貼”,如代客戶進口5000萬元貨物,只收客戶4950萬元。這筆看似賠錢的買賣若能幫助張先生套取5000萬元資金3個月(即信用證期限6個月,但僅用3個月完成進貨和出手給客戶),即使以低于市場拆借平均價格的月息兩分來計算,張先生的資金收益也達300萬元。
張先生的具體操作方法是:依據不同銀行、不同進口貨物和不同出單國家,他交給銀行開具信用證的保證金比例約為10%~20%,有個別銀行甚至因其買了大額理財產品而不需要交保證金。他的客戶一般會自行和國際賣家商定買賣事宜,他則只需出面作為代理進貨方,貨到國內后再以內貿的形式賣給實際進貨方。為了防控價格波動和匯率波動風險,依據行規,他一般會收取客戶30%~50%的保證金,有時也收取全額保證金。
不過,張先生也有苦惱,即有的客戶需要等自己把貨物賣出后才能將款項給張先生,這樣貨物一旦滯銷,張先生就無法套現。此時,張先生會愿意壓低出貨價格幫助客戶銷貨,以便更快套取資金,保障自身現金流穩定。他的客戶因此得以低價銷貨,就有了破壞市場價格機制的風險。
對于本報記者評價此信用證“中介”行為手法新穎,張先生不屑一顧:“你去‘阿里巴巴’看看,不止我一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