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多數關于提高企業經營業績的理論,都假想存在一種絕對正確的管理方法。“卓越”“勝任”以及“最優做法”等理念的盛行就證明了這種理論在企業管理人員心中的牢固地位。在這種理念看來,企業的成功被視為遵循某個標準行事的回報。而對于巴菲特這樣股神的思維和二八黃金法則的學習與研究有助于在商業上的成功
巴菲特的“反向思考法”
“我經常感覺到研究失敗的商業案例比研究成功的商業案例更能給人教益。在我的公司里,我們著力研究人們為什么會誤入歧途以及有些事情為什么行不通……如果讓我在道瓊斯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中挑選10只股票,我不會急于挑選,而是會挑出10只或15只業績最差的股票,把它們拿出來當樣品去研究。這是逆向法。先研究失敗,然后再著手如何消除失敗。——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
“人不是通過做對事情來學習的。做對了某件事,人們從中收獲的成果只是驗證了原先認知的正確性。這樣做雖然有一些價值,但沒有確定錯誤、糾正錯誤帶來的價值多。”
——拉塞爾·艾可夫(Russell Ackoff)
成功的企業一般都會采用沃倫·巴菲特提倡的反向思考法。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企業總是能夠糾正或規避困擾其他企業的多種錯誤。
一般而言,企業的失敗有一些系統性的根源:
第一,失敗的案例比成功的案例多,而且失敗的案例往往有一些共同之處,因此失敗的案例更容易匯總和分析。換句話講,失敗更具有模式化特征,因此更有規律可循,界定起來更容易。
第二,有效的管理可以被定義為“將管理不善降低到最低程度”。簡而言之,優秀的管理者會避免系統性的陷阱、障礙和錯誤。這些歸納到一起,我們可以稱之為“組織性失敗”以及“管理偏見”。我們歸納總結了一張簡明的圖表,如下:
ba
厭惡損失
過于強調風險,以至于在可以接受的風險面前也猶豫不決。
過于自信
夸大個人能力,低估潛在威脅,導致預期過于樂觀。
沉沒成本效應
一項事業失敗之后繼續投入資金,寧愿損失更多,也不愿承認原先判斷的失敗。
從眾本能
不愿獨自冒險,在人云亦云中尋求安全。
心理會計
衡量一項投資時,依據的不是客觀的優點,而是依據對投資建議的提出者的感情。
沉錨效應
看問題不全面,比如在評價一個企業時,依據的是過去的經營記錄,而不是競爭潛力。
虛假同感
沒有根據地假想其他人都會贊同你的觀點,對于不力的證據置若罔聞。
時刻用80/20法則思考問題
“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數公司中,超過一半的客戶關系都不會帶來盈利,30%到40%的客戶關系只能帶來微薄盈利,能夠帶來大部分盈利的客戶關系通常只有10%到15%。”
——MAC集團(The MAC Group)
“80/20法則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不符合直覺但非常普遍的事實,即努力與回報之間存在嚴重的不平衡、不均衡、不匹配。宇宙是不穩定的,但我們依然期待著原因與結果之比是平等的。”
——理查德·科赫(Richard Koch)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