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人類社會若干年的社會文化中常以弱勢形象出現。而眼下,她們在商業社會中的影響卻與日俱增,甚至有不少分析人士預言,未來女性將取代男性成為養家糊口的人。
事實上,這一愿景并非天方夜譚,《財富》雜志自1998年以來評選的“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榜單顯示,在世界500強中由女性擔當“掌門”的公司越來越多,映射出十多年來全球商業社會中女性符號的變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高盛、通用電氣、淡馬錫等世界500強的高管中不乏女性身影;在國內,也有眾多巾幗不讓須眉,格力電器、玖龍紙業等企業的領導人均為女性。
多名從事商界女性研究的學者認為,女性企業家更重視企業文化,更愿意分享權力,其獨有的細膩能幫助其在公司管理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會帶動其他女性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她力量”的變遷
1998年至今,十多個榜單,數百名“商界木蘭”。簡單枯燥的數字背后,是一種新興力量的崛起。
《財富》雜志表示,“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50強排名榜”,是根據候選人的事業在全球市場的規模和重要性、其在公司的影響力、職場發展軌跡以及她的文化和社會影響力的基礎上制定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多年來的財富全球最具影響力商界女性50強榜單時發現,其評選標準及關注焦點有跡可循。
《財富》雜志曾表示,2001年編纂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女性排行榜時,要想在美國以外的世界500強公司中找出女性領導人無異于大海撈針。這在2002年、2004年的榜單中也有所顯現。
2002年,《財富》雜志對女性在公司中權力分布的不均衡給予了關注,認為出于文化因素,德國、韓國、日本等地的職場女性很難與男性獲得同等機會。
2004年,該榜單中非英語地區的女性進榜比例有所增大,新進榜的12位女性中,來自海爾的楊綿綿和格力的董明珠均是中國面孔,其中時任上海寶鋼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謝企華更高居第二位。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的《財富》世界500強中,謝企華是唯一一個總部設于美國以外公司的女性領導人。
到了2006年女性的力量更是顯現出來,資料顯示,當年超市連鎖店大榮和電子產品巨頭三洋這兩家世界500強中的日本公司,分別任用了女性領導人。
如果說此前該榜單更多關注女性在世界500強等公司的數量效應,以及職場以男性為主的傳統觀念的改變,那么2008年以后的榜單,其聚焦點發生了轉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財富》發布的2008年度榜單中,英美資源集團首席執行官辛西婭·卡羅爾、西太銀行首席執行官蓋爾·凱莉、皇家荷蘭殼牌公司天然氣和電力、殼牌貿易、全球解決方案及技術部門執行董事琳達·庫克占據了前三的位置。而且,這3家公司均屬能源行業,該領域此前一直由男性主導。
而在2010年、2011年度的榜單中,《財富》增加了對女性領導人在創新、全球化浪潮中的表現等方面的考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