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Q大戰騰訊選擇了二選一戰術后,我就知道,這將會拉低整個行業的底線,事實也就是這樣。比如360做了搜索,百度就用各種手段在讓用戶二選一。而京東副總裁也發文抨擊京東十年大促很多pop商家也面臨著另一個巨頭要求的二選一。當然,如果都是寫國內巨頭的無恥,其實根本沒必要寫這個文章,因為大家都知道。很遺憾的是,現在國外的企業也開始走上了同樣的道路,讓人唏噓不已。
首先蘋果為自身市場利益封殺了用戶超過1200萬的限免推薦市場AppGratis,為避免和siri的競爭,訊飛語點也一直沒有資格上線appstore,然后又捎帶起訴了google now! 當然,蘋果怎么搞,我們誰都沒有辦法,老外的事情,我們也不去探究,但這種風氣也正在一些進入中國的外企中蔓延,就非常的令人擔憂了。
前兩天《每日經濟新聞》連發五文抨擊樂視TV,夏普中國也發聲明說和樂視沒有合作。而實際上,樂視和夏普中國確實沒有合作,而樂視TV用的夏普屏和夏普中國用的其實都是同一夏普占股的廠家同一生產線的屏幕,這種聲明純屬矯情。后來研究發現,原來夏普中國和聯想要聯合合作智能電視。而聯想的公關公司和百度一樣都是藍色光標,所以我就可以理解《每日經濟新聞》為什么可以像之前整版版抨擊360那樣抨擊樂視了。所以聯想之前的廣告語我還是很懷念,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起碼我要是不會聯想,就看不出黑幕了。
更讓人痛心的消息還是放在了最后,我一直在使用的著名免費網絡筆記Evernote--大象筆記(其實叫印象筆記,我喜歡這么叫),宣布關閉數據分享接口,封殺了網易旗下的有道云筆記和盛大旗下的麥庫記事。這樣的話,Evernote的數據就被完全封閉在自身的平臺之中,無法導出到其他產品了。這個做法和之前Evernote宣傳的用戶的數據完全屬于用戶是完全相悖的,如果一個財產是我的,但我卻不能轉移,只能放在你那里保管,還能說是我的么?
究其原因,在3月初,Evernote遭遇黑客攻擊,Evernote官方要求所有用戶重置密碼,造成了信任危機,大批Evernote用戶因為安全問題開始轉移自己的數據,為了阻止用戶的流失,Evernote關閉了這個轉移數據的接口。雖然比起之前的一些巨頭的事情,這個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其內在意義卻讓人感到影響會很深遠。如果說之前還都是巨頭的神仙打架,公關戰居多,那么這次的封殺已經到了數據層面,這已經和互聯網基本的開放精神相悖了。甚至已經侵犯了用戶的數據使用權。更遺憾的是,Evernote還不是一個國際巨頭,而是一個創業型的公司。
雖然可以理解有道云筆記對Evernote的競爭壓力,但一直以來互聯網行業的競爭,都是基于產品的競爭,雖然騰訊一直以抄襲別人被詬病,但很多人也承認,騰訊的產品確實很多抄的比原來的產品更好。在3Q大戰之后,騰訊也反思了自己封閉的態度,推出了開放平臺,不管實質如何,總算有了開放的態度。但現在國外的小公司卻還是選擇了封閉的做法來面對競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時代的倒退。
很多都迷信外國公司的操守,而事實證明,利益面前,操守不過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科技行業發展的歷史中,蘋果電腦因為封閉被PC打敗,而現在的封閉也已經被谷歌陣營趕超,所以,封閉最終很難打敗競爭對手,反而會讓自己在競爭中,死守自己的優勢喪失前進的動力,最終還是要被用戶拋棄。
當然,也許我解決不了其他的事情,換一個apps用有道云筆記總不是一個太麻煩的選擇。當一個企業沒有足夠的行業影響力的時候,還是不要選擇強硬的手段,因為最終損失的會是自己的用戶。
當然從競爭的角度來看,我更希望互聯網行業的競爭還是積極有序的產品競爭,用戶競爭,而不是什么二選一的競爭,或者打官司的競爭。當然,對于被封閉的一方來說,也證明了自己產品的實力。所以當你看到那個巨頭又要你二選一了,那個領頭羊又封閉了自己的什么不給別人用了,那個大公司又和誰打專利官司了,去試試另一方的產品,一般真的會有驚喜。比如產品更好、服務更好、價值更大什么的。
底線雖然看不見,但影響會很深遠,因為它標志著,企業究竟是在向前看,還是向后看。向后看的人縱使還在前進,也是早晚撞墻的命。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