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項目的估值是很難的,多數情況下是“愿打愿挨”的局面。然而,再難總要一個基本的估值依據。所以一般來說,天使灣會要求所有意向項目的創始人去做一個財務規劃,這個財務規劃,我會要求是12個月左右的財務預算,也就是未來1年內你大概需要多少錢。為什么是12個月?因為作為互聯網項目,經過1年時間,在產品上足夠可以看出有沒有成長的空間,用戶需不需要這樣的產品。事實上很多項目做了幾個月就有調整方向的,為什么?偽需求、偽方向,或時機不對,或對手太強等。創業團隊大概估摸出未來1年的財務預算后,再綜合上線產品的成熟度、團隊的成熟度來做一個基本的估值反饋,其實無非是投資金額和占股比例。中間創業者如有要協商的,他們再簡單、坦承、高效地彼此溝通,最終達成意向。
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不甘平庸的人,內心燃著創業的火苗。不少打開本書的人,也往往是意圖創業或正在創業的人。
本書借助眾籌模式出版,又靠著限量發行的稀缺效應賺足了眼球,成為亞馬遜中國預售排行第一名,但一些人看過此書后,卻認為其“太過空泛、是心靈雞湯”,而我卻是帶著駁倒此觀點的心情去閱讀此書的,因為在我的固有印象中,我對知乎這一網絡問答社區是存有好感的。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對其存有異議,也有一位曾經的創業失敗者發出這樣的感慨:這些道理要是早知道多好,這位創業者從大學開始創業,經歷失敗后,誤打誤撞進入一家初創公司,見證了公司從建立到最后解體,我想他的說法是值得參考的。
的確,《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么》一書在問答的選擇上是集聚了500萬知乎用戶的智慧的,回答幾乎涵蓋了idea產生至A輪融資的全過程,包括如何選擇投資人、如何選擇合伙人以及估值技巧等等。其中,不乏一些心靈雞湯的言語,例如“什么時候適合創業?可能這個"時候"真的與你所處的生活狀況無關,看清自己,看清環境,該出手時,就出手吧”等等。這些話對那些不曾錯失過創業機會的人來說,毫無感覺,但倘若你經歷過這樣的過程—自己的idea因為一時猶豫,結果被競爭對手搶占先機,最終不得不退出市場時,你就會明白那句“該出手時就出手”是多么的有力和重要。
由此可得,本書在示例上,的確沒有下太多的墨水,但這并不影響閱讀者可以在其中獲得一些收獲,它似乎更像是參考書一般,讀者可以根據目錄選擇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找到相應的答案。
知乎的成功本在于它的分享,而知乎推出此書的目的,也是運用互聯網思維,通過經驗、觀點、思想的分享,解讀創業的邏輯,從而促成更多的成功。當然,知乎也借此得到宣傳,不失為一個雙贏的良策。
因此,不管是正在創業的,還是意圖創業的,不妨抽空看看此書,若真能借此少走些彎路、提高創業的生存概率,也算是個大大的收獲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