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關和媒體宣傳中迷失自我的創業公司不少,后來者需要小心這個陷阱。
媒體人轉型去公司做公關已經成為最便捷的改行方式,尤其是在這幾年傳統媒體不景氣的情況下。但在中國社交網絡沒有那么細分,很容易在微博和微信的朋友圈中遭遇前同事和朋友的公關戰。比如,魅族、小米的互相攻擊。
除了有一些煩人,讓人感嘆的是當初那些自由意志和獨立思考都哪里去了,對于勞動合同和公司的忠誠需要表現在朋友圈上嗎?我們曾經感嘆這個時代最聰明的腦袋都在絞盡腦汁讓人們點擊廣告,同樣,不那么聰明的腦袋用在編段子攻擊競爭對手上也讓人有些可惜。
回到魅族和小米的競爭。從公司層面上看,兩家積怨已久,小米創立之初雷軍[微博]拜訪黃章“偷師”一說已經被炒得沸沸揚揚,之后小米憑借低價和“互聯網模式”實現對魅族的反超也讓后者有所警醒。今年,魅族就開始大張旗鼓做營銷和宣傳,產品發布會也開始搞一些噱頭。到了這里,對于二者來說都是那么美好,完全是良性競爭的態勢。
分水嶺出現在魅族的大批粉絲到小米相關的微博賬號下回復1799—這是魅族新款手機MX4的價格,比小米的產品低200元,于是被激怒的小米開始了反擊。魅族采用了聯發科[微博]MTK的廉價手機處理器卻在發布會中沒有說明,這是小米抓住的魅族的把柄,并且以此大做文章。
公關戰一直是中國互聯網公司雖然不那么情愿,但不得不應對的局面。說穿了,在一個初級的消費市場,不僅僅是消費者、業內人士,甚至政府有關部門都有可能被公關事件所左右。或者說,在一個制度不夠健全、人人作惡的市場中,將競爭對手的一些細節夸大后傳播出去,讓用戶、媒體、政府監管部門在理智和情感上都發生偏向,已經是一種常規競爭手段了。B.A.T.和一些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都組建了足夠大的公關部門發起和應對這種競爭。
比如,360在推出搜索服務之后,與原有搜索巨頭百度[微博]之間激烈的公關戰,就是雙方都在深挖對方搜索結果和銷售中的漏洞。據說當時兩家公司已經到了24小時進行負面消息值守的地步,而這次公關戰的時間也達到了數月之久。
而對于初創公司來說,這么做得不償失。
對于剛剛獲得天使輪和A輪融資的公司來說,重要的是將產品和品牌推向更多的用戶,讓他們正向獲得公司的信息。這時用戶需要知道的是這家公司如何好,而不是它的競爭對手如何不好。對于公司人員和資金的分配來說,向公關和品牌的過度傾斜則會導致對其他環節的重視程度下降。
初創公司處在一個全新的領域,創業公司之間需要做的是如何將整個市場和用戶做大,而不是滅掉對手形成壟斷。比如,上半年兩款女性健康管理App大姨嗎和美柚之間的掐架。
從行業數據到用戶口碑,兩家公司不斷在媒體上質疑對方。而除了投資人和業界人士,對于這些話題,普通用戶并沒有興趣關心,也不會影響他們的選擇。所以,無論輸贏,這兩家公司的公關戰效果都值得懷疑。并且,雙方本來就是在一個市場潛力巨大的藍海領域,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和使用這類產品才是兩家公司共同需要做的。
這種做法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容易讓創業公司依賴公關所造成的虛假繁榮,這一點與在央視成為廣告標王類似。初創公司一般都不會有太權威的第三方數據,這也給自我包裝提供了空間。與給投資人講故事不同,創業者面對媒體講出這些故事后,很多自己都相信了,媒體也為此推波助瀾。比如,大概10年前包裝出的80后創業者,現在還能夠記得的也就是汽車之家的李響和Discuz的戴志康[微博]兩位,其余基本已經銷聲匿跡了。過早的參與公關和媒體炒作,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做事,是他們失敗的重要原因。現在大家又忙著包裝90后了。
即使在公司做大之后,有了足夠的資源和投入,公關也是件棘手的事情,在沒有足夠的準備之前,不要碰。
高宇雷是本刊助理總編輯,主要負責快公司、創業、環境等欄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