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報告繼十五大提出,十六大、十七大重申后再次重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今天的中國,正扎實行進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道路上。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創新是中國在經濟“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本報將從今天起開設“行進中國·創新故事”欄目,我們將深入創新創業熱土,走進創新創業者內心,為讀者講述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偉大進程中,那些或大氣恢弘、或細小溫暖的精彩故事。
科技日報上海12月14日電 (記者 劉曉瑩)“我從大三開始創業,很喜歡創業這件事,可以幫助很多人、影響很多人。”Teambition的CEO齊俊元說。
在實驗室里度過初中和高中時光的齊俊元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希望做出像發現染色體、找到治療癌癥新方法之類的科研成果。“然后得諾貝爾獎,讓別人能夠記住我。”
上高中的時候,齊俊元參加過中科院細胞所的一個課題研究“如何鑒定鸚鵡科鳥類的性別”。“當時上海野生動物園養了幾只昂貴又稀缺的金剛鸚鵡,就像《里約大冒險》里出現的個頭很大的鸚鵡,但是幾年下來一直沒有繁育出小鸚鵡。動物園希望幫忙配對,可鸚鵡是單性態鳥,從外觀上沒有任何辦法分辨它們的性別,除非通過復雜的檢驗來實現。”齊俊元說,“我帶領的課題組的任務,就是找到不讓鸚鵡痛苦、又不耗時過長的性別鑒定方法。”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他們成功找到了通過采集少量樣本就能完成鑒定的辦法,把原本耗時長、樣本量大的過程變得輕松又簡單。
后來,齊俊元和他的小伙伴還帶著得出的成果方法去新加坡參加一個科研比賽,那個時候的他自信滿滿:“我們這個成果在國內得了很多獎,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方法既快又簡單,還能有效解決問題。”然而,到了新加坡之后,有個教授拿出一個自己做的小離心盒,拔一根羽毛切碎放在離心機里轉,半個小時結果就出來了。
原來國外的教授依靠先進的設備,已經可以實現更簡單、省力和省時的方法,這給齊俊元特別大的震撼。“從那時我開始意識到,國內的科研環境支撐不了我得諾貝爾獎的夢想。”高中還沒畢業的齊俊元當時就有了這個想法。那個時候的他還在一本介紹美國施樂公司的書中讀到:原來鼠標、個人電腦、圖形交互界面和普通紙復印機等等很多發明最早都是出自施樂自己的實驗室,在那里科研人員可以不用交論文、不用考慮其他事情,只要純粹地做發明研究,公司會提供一切資源和設備。
“我當時想,如果能成立一家這樣的公司,支持自己的實驗室,把本來屬于未來的科技和理念拿到現在來實現,讓每個人都摸得到、用得著,應該比在實驗室里做科研更有意義。于是我決定,要成立一家像施樂一樣能給社會帶來改變的公司。”
這個故事并沒有停留在一個高中生的夢想里——在上海交通大學讀大三的齊俊元和合伙人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后來,他還拿到了250萬元的天使投資。這期間,他經歷過失敗,又重新開始新的項目,他還經歷過在半年的時間里一個人寫了22萬行代碼,卻沒有覺得枯燥,反而覺得“很有趣”;再后來,項目協作工具Teambition問世,齊俊元帶領他的團隊幫助更多的中小創業團隊、研發機構、教育培訓機構或學生團體等降低溝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現在,這個平臺上已有數十萬個項目,并獲得戈壁創投數百萬元的A輪融資和新一輪美元融資。而今,每周最少工作一百個小時的齊俊元還在繼續著自己的創業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