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俞永福:對“非互聯網”也要懷有敬畏之心
如果回顧整個過去的十年產業發展,我們會發現大部分人將自己定位成互聯網的從業者,那么冷靜下來想一想,我們究竟需要敬畏什么?這是阿里 UC 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在GIF創新大會上提出的問題。
在演講中,俞永福將自己稱為“創業者”,并表示,如果明年再來,千萬不要打阿里或者是UC俞永福,就打創業者俞永福。
俞永福認為,比互聯網更值得讓人心存敬畏的是“非互聯網”,并舉了阿里巴巴、UC和小米的三個例子來例證,在互聯網時代,雖然一切都是從互聯網出發,但最終核心競爭力的突破是在非互聯網上。“所以今天我們面對著巨大的跨界機會,但是跨界時候要冷靜的想一想互聯網越來越是定語,不再是主語。”
同時他還提到了“市夢率”這個詞,俞永福表示,把很多成功、被大家認可的業務,加一個互聯網,叫互聯網的手機、互聯網的汽車,互聯網的餐飲,互聯網的什么,你的市值乘以10倍,這就是“市夢率”。而美團和阿里巴巴都是很好的市夢率。
對于創業者而言,俞永福認為,每一個創業者其實都在為兩件事情奮斗,一是要讓自己跑得快,第二,還是要讓自己跑得遠。所以創業者很重要的一點是跑得快和跑得遠。在奔跑的同時,別讓肉體跑丟了靈魂,對互聯網要充滿敬畏之心。
以下為演講全文,內容略有刪改:
大家好,我是永福。我每次分享都是最快樂的,在這個舞臺上很單純,就是快樂者俞永福。給組委會提一個要求,如果明年再來,千萬不要打阿里或者是UC俞永福,就打創業者俞永福。
過去我思考了很多,這次分享之前我一定要做一些干貨,能夠對我們這些創業者、創新者有一些建議、思考和分享。可能我這次分享的話題比較,對”非互聯網”的敬畏。
過去2014年整個產業是非常的熱鬧的一年,各種的情況,IPO、創業、投資,我們看到很熱鬧,包括特別熱鬧的領域是O2O,基本上想把所有的行業互聯網化,大方向是對的,在這個時候作為互聯網人,而且我們要想一個問題,如果把整個過去的十年產業發展,我們一刀切,會發現大部分人把自己定位成互聯網的從業者,那也就反過來會說,有非互聯網的從業者。從產業趨勢來看,非常明顯,互聯網從一個行業正在變成一個產業,原來就是自己線上業務,現在互聯網跟所有的行業都在產生交集,都在互聯網化。
從這樣一個時間點,我們反回來冷靜想一想我們缺什么,我們要敬畏什么?過去2014年,這個詞達到一個高峰,“市夢率”,所有傳統業務,很多朋友分享說永福怎么看?我說能做一件事,把很多成功、被大家認可的業務,加一個互聯網,叫互聯網的手機、互聯網的汽車,互聯網的餐飲,互聯網的什么,你的市值乘以10倍,這就是“市夢率”。今天現場很多人都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怎么樣把業務前面加上一個互聯網的某某業務。
其實像美團,就是互聯網的團購,已經團購已經很多年了,但王興今天就是走的非常好,這是一個“市夢率”。而且在2014年其實融資市場,也就是說創業者市場也是非常好的光景,從融資角度來講如果能夠講一個很好的故事,從融資角度也是“市夢率”。
我們看到互聯網人拉開一扇大門,這個大門后面定義為非互聯網,這邊是互聯網。當我們拉開這扇門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新藍海一樣,覺得機會巨大,因為大家在互聯網行業里面競爭紅海被蹂躪了很多年,好不容易有一個可以透氣的地方,都要進去。
但是站在這個門外邊,后面的人怎么看待互聯網呢?說這幫人洪水猛獸,不守規矩,手機都不掙錢了,電視都不掙錢了,你們要干嗎?所以這是可能在兩個緯度看到的一些感受。但是如果你站在另外一個角度,而不是站在互聯網或者是非互聯網對立的角度,站在側面去,冷靜地看互聯網和非互聯網的時候,我想情況就是不一樣的。
我首先想拿2014年在中國創造了記錄的三家公司,跟大家分享,站在側面去看互聯網和非互聯網。第一家公司,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2014年創造記錄是中國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這個是把“市夢率”發展到一定的極致。電子商務其實冷靜想想就是電+商,到底電重要還是商重要,如果是電重要,騰訊、百度,它們電很弱嗎?絕不弱,在互聯網打拼很多年,沒有突破。其實核心就是商的競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