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就潛力股“基因”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分享了他眼中的成功者的“基因”:“這么多年下來,有一個因素很重要,就是怎么平衡三個方面的利益,使三個群體都得到幸福、快樂,一個是客戶,第二個是員工,第三個是股東投資者。”
而要成為下一波的潛力股,鄧鋒認為,首先要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其次要把創新融入到血液,還要敢于挑戰、不怕權威,能為了理想堅持不懈。他認為,如今的創業氛圍與早一代有了很大變化,但沒變的是:一個創業人的學習能力、責任感和胸懷決定了企業能走多遠。
倪正東認為,下一波的人會是80后,以及那些真正玩移動互聯網的人。如果不懂,做不好移動互聯網。
大多數風投都認為投項目主要是“選人和投人”。聯想之星董事總經理陸剛總結了“事或人、蹺蹺板、有底線”三個詞,就是說要么是項目好,要么是團隊好,中間有個平衡,而團隊領袖必須有道德底線。
融資先別要太多
如今眾多資金涌入天使、風投等領域,那么一位創業者如何選擇好的投資人,怎么進行項目估值,如果引入投資,讓出多少股權才合適?
經緯中國合伙人吳運龍認為,這并沒有統一的模式。在美國,醫生、律師,還有一些專業人士組成的松散機構,都可以拿出錢來做天使投資,一般第一輪的股權出讓會在15%至20%之間,但是國內天使投資在20%至30%之間,因為風險會高一些。“但是80%是看團隊,團隊的經驗怎么樣,會影響估值的高低。”
風投人士認為,首輪融資最好不要超過30%,如果創業團隊過早失去了控制權,會對今后的第二輪融資,以及未來的發展不利。
凱鵬華盈合伙人周煒支招說,在選擇投資人時,看清對方的意圖很重要,“天使”來投資,絕對不是為了控制你。但是也不能把股權、擁有權、控制權等同起來。比如,有些孵化方式,一開始投資者占了90%的比例,但是會設計好未來,在團隊達到一定目標后,就慢慢把一定比例的股權還給創業團隊。“投資人明白,自己只做財務投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