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任內,投資方的股權已經占到智聯總股權的70%,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趙鵬在經營管理上與投資方有爭議本身已經比較危險,其推行的新政策導致的人事危機更成為董事會辭掉他的導火索,最后投資人急于“摘桃”的心理使得他們在做出決定時不再猶豫。
投資方占據主導地位的股權結構在網絡招聘行業并不少見。中華英才網在1999年和2001年兩次融資,2004年年底,它又引入全球最大招聘網站Monster的5000萬美元投資,到2008年,Monster以1.74億美元的現金買下了中華英才網剩余的55%股權。整個過程,投資人對于中華英才網的發展一直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中華英才網的創始人張杰賢于2004年離開了他一手創立的中華英才網,沒有能夠“從一而終”,據他后來的講述,也是與跟投資人的矛盾有關。與趙鵬悲劇類似的還有很多人。
不過當前的情況已經發生變化。由于多數招聘網站在長時期內發展狀況不佳,現在資本的熱情已基本被耗盡,將來招聘網站已很難指望獲得新的融資機會,因此,創新策略,扭虧為盈成為唯一的選擇。
尋找明天
目前國內招聘網站存在的問題已經廣為人知。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以增加用戶數量而不是以盈利為導向,大規模投入廣告費用,導致支出過大,入不敷出;大打價格戰,壓縮了行業的盈利空間;缺少差異化,不僅商業模式相同,而且在主要的業務上也大同小異;招聘信息虛假或者過時,影響用戶的求職體驗;缺少技術創新,人才供求雙方無法實現實時在線的溝通和了解等。
爭奪用戶確實是招聘網站發展的根本,但是如何爭奪用戶,當前招聘網站的做法并不明智。以投放廣告為例,根據艾瑞咨詢網絡廣告監測系統iAdTracker公布的Cye.com.cn數據,在08年第一季度,智聯招聘廣告投放量高達1925.7萬,而中華英才網和前程無憂的廣告投入也分別達到529.1萬和246.6萬。而2008年,智聯招聘全年虧損1.7億元,中華英才網更是出現了1.75億元的虧損。智聯稱虧損為“戰略性虧損”,可是從現在的情況看,虧損有了,戰略沒了。
電視或網絡廣告的作用在于提升知名度,而對于智聯或者中華英才網,其主要的缺陷已經不在知名度上,而在于用戶的忠誠度和網站的品牌美譽度。與其巨額投放廣告費用,倒不如用這些錢開發新的技術,推出新的產品,甚至嘗試新的盈利模式。死打硬拼只能兩敗俱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