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初,北京第三極書局黯然收場。仲夏,又傳來三聯書店廣州購書中心分店關停的消息。這讓人聯想到上海“思考樂”書局、“席殊書屋”遭遇的困境,以及差一點就退出上海灘的季風書園。 我們身邊的書世界正發生巨大的變化:網絡書店在蓬勃興起,人文書店在迅速萎縮,大型連鎖書店與獨立書店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新興的閱讀技術如電紙書等,為書業發展增添了更多未知之數……可以預料的是,這不只是書店的競爭,更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書業格局變動,勢必會帶來讀者閱讀習慣乃至文化傳播方式的相應變遷。 實體書店仍占主導 目前,全國圖書市場年純銷售約600億元,網絡書店銷售約20多億元。可見,盡管網絡書店發展迅猛,但占主導地位的依然是實體書店。網絡書店依然是對實體書店的補充。以國有大型發行集團的實體書店為例,發展勢頭普遍良好,比如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新華書店、中關村圖書大廈等增長迅速,江蘇、浙江、山東、廣東、湖南、四川等省新華發行集團所屬實體書店也業績不凡。2009年一季度浙江省內的77家連鎖店中,有73家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增幅最高達73.3%。 與網絡書店相比,實體書店有五大競爭優勢:品牌優勢。實體書店經營多年,具有良好的品牌價值。如新華書店,已成為幾代人信賴的購書場所。再如風入松、學而優、龍之媒、季風等,以優質的、個性化的服務,已在讀者心中形成品牌效應。 專業優勢。實體書店人才聚集,有著一支懂業務、懂專業的發行隊伍。他們對于讀者需求有著敏銳的市場感覺;與出版商有長期的合作關系,能及時了解出版信息;圖書分類準確、陳列有序,可以節省讀者選購的時間。 文化優勢。比較有名的實體書店,幾乎都有著濃郁的文化氛圍。實體書店不僅是購書售書的場所,也是文化交流的場所。文化賣場所獨具的文化韻味對于讀者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文化講座、同人沙龍、簽名售書等文化活動是實體書店贏得讀者青睞的有力保障。 商業優勢。實體書店多開在商業中心地段,客流量大,商業氛圍濃,具有開展多種經營的潛力。一些大型書城在圖書之外,兼營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報刊,以及文化用品等,取得了很好的經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