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搜索引擎上輸入“借貸”、“網絡平臺”等關鍵詞,馬上就可以看到多家聲稱提供“民間借貸網絡平臺”的網站出現,甚至不少還打著“全國創新首家”的旗號。
雙方互不認識,單靠網絡平臺就能借貸或放貸,少則幾百幾千元,多則幾萬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而且放貸者還能獲得超過銀行幾倍的利息收入。真的有這么“著數”的事嗎?近年來類似的通過網絡的“民間借貸”方式逐漸興起,憑借著“辦理快、利息高”的特點,這種P2P(個人對個人)的信貸理財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借放貸者的歡迎。
但是,不少“網絡借貸”網站均聲稱只提供借放貸平臺,對于借放雙方的交易“不參與、不負責”。由于“網絡借貸”存在高利息和虛假性等特點,一旦出現借貸人“賴賬”情況,放貸人將難以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跑腿:網上的民間借貸看似方便與熱鬧,但其法律地位尚未明確,只能在灰色地帶游離,不少網站其實是地下錢莊或財務公司等運作,普通個人參與會有較大的資金風險。
文/記者薛松
點題讀者敬請留下詳細的聯系方式,方便我們溝通和發放獎金。感謝本期點題讀者,獎金100元。
“有的給50元,有的給200元,有的給500元,也有的給800元,不到4天時間,4500元就借到了,都是沒見過面的、全國各地的網友。”廣州市民小劉結婚裝修房子還差幾千塊錢,通過一家借貸網站,居然在幾天內就借到手了。
去年年底以來,由于銀行收緊信貸,市場資金緊張,民間借貸需求大增,導致目前廣州市民間借貸月息普遍超過3%,高的達到8%~20%,這使得各種借貸網站今年紛紛冒出,其數量全國約為數千家。
廣州一家借貸網站負責人對記者說:“老百姓對小額貸款的需求其實是很大的,五萬元十萬元錢,銀行貸不到,向朋友借欠人情,網上借貸靠網民支持,雙方都有益處,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這種網絡借貸模式便于滿足個人短期小額資金需求,同時能提高閑散資金的利用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張承惠對記者說,與國外做法相似,這種網絡上的民間借貸目前非常盛行,原因在于其信用要求非常低,不要抵押也不要擔保,手續也非常簡單,往往只需一個身份證就能在一兩天內拿到款。但同時,其利率也相當高,因為風險也高。
這種網站相當火爆,記者打開一家借貸網站,該網站注冊會員半年內已超過25萬,其中,貨幣供應信息15萬條,貨幣需求信息10萬條。參與門檻也不高,企業或個人只需要通過網站的身份認證審核,交納一點市場管理費用,就可以在金融集市中進行實質性交易。
有些網站還采取競拍模式,實行“價高者得”或“利低者得”。從運作模式上看,個人單筆借款額從3000元~10萬元不等,借款年利率在14%~27%之間,無需提供抵押,借貸期限最短為1個月,最長為3年,主要用于消費、創業或短期周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