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從陽光明媚的硅谷搬到寒冷的芝加哥,羅布·所羅門(Rob Solomon)需要付出很多,但是他卻非常愿意做出這種改變。這位電子商務行業的老兵之所以要搬到美國中西部地區,是為了出任團購網站Groupon的總裁,挖掘該公司的潛力,使之成為下一個eBay。Groupon被《福布斯》雜志評為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互聯網企業,該公司利用消費者喜歡從網上尋找折扣的嗜好,并借助社交網絡的力量,創建了一家銷售額飛速增長的企業。“互聯網從未很好地填補傳統商務與網絡之間的鴻溝。”曾經擔任旅游搜索網站 SideStep CEO的所羅門說,“于是,我們來了。”
Groupon是“group”(團體)與“coupon”(優惠券)的組合詞,該公司主要與小企業洽談打折交易,并將該交易通知其大量的電子郵件注冊用戶,例如半價的瑞典按摩。只有當參與人數滿足最低限制時,交易才會被激活,而且推薦好友參與的用戶還可以獲得獎勵。Groupon提供的交易折扣從50% 左右一直到超過90%,但是必須要在規定時間(通常是24小時)內購買。為了吸引賣家,Groupon的文案會設計非常滑稽的廣告,以追隨互聯網的風潮。 “創作一件藝術佳作就好比行走于迷宮:經過了長期的深思熟慮,你恐怕還是會挨餓。用今天的Groupon來領會一名藝術家的冒險與超然之樂。”費城“絕對抽象”(Absolute Abstract)畫廊5折優惠的廣告詞如此寫道
這些交易和富有戲劇性的事件已經將Groupon推向了電子商務的最高峰。創立于2008年的Groupon目前擁有2500萬名注冊用戶,業務范圍遍及 29個國家。與之差距最小的競爭對手LivingSocial僅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愛爾蘭擁有1000萬名注冊用戶。數十家類似的網站也加入到這場團購風潮之中,例如BuyWithMe、Dealster、SocialBuy、HomeRun、Tippr、DealOn、TownHog、 MyDailyThread、CrowdSavings、Bloomspot、Scoop St.、Twongo、EverSave、YouSwoop、You've Gotta Get It、TwoBuckDuck、DealPerk、FlyCoupon等,不勝枚舉。而包括餐館預定網站OpenTable、AOL以及Cox Media在內的其他網站也已經模仿Groupon發布了自己的團購網站。在這個進入門檻較低,而且較為分化的市場中,Groupon目前為止仍然是最大的企業。
但是這些團購網站是否會像今天的3折交易一樣,迅速煙消云散呢?“我不認為這只是一時狂熱。”沃頓商學院運營與信息管理教授卡提克·霍桑納格 (Kartik Hosanagar)指出,這種社交商務網站既滿足了小型企業的需求,又迎合了預算謹慎的消費者。大幅度的折扣以及交易中附帶的社交元素吸引了經常上網的用戶,而與報紙、電視和廣播等方式相比,本地商鋪也可以在沒有先期營銷成本的情況下獲得很高的曝光率。Grouopn負責推廣這些交易,并與企業分享銷售額。“對小企業而言,用戶獲得成本很高。”霍桑納格說,“而Groupon則可以讓小企業以非常有效的方式獲取用戶。”除此之外,這種商業模式“利用了社交網絡的影響,并且以一種很自然的方式聚集了購買需求。這也是這種服務吸引人的地方。”
回到未來?
團購網站并不新穎,但是以前的模式卻未能引發消費者的太多關注。一個比較著名的例子是由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資助的Mercata。這家總部位于美國華盛頓州貝爾維市(Bellevue)的公司于1999年上線,目標用戶是那些希望在購買廚房電器等產品時享受團購折扣的用戶。待售商品會首先給出一個初始價格,點擊購買的人越多,價格就越低。但是兩年后,該公司卻關門大吉。Mercata創始人湯姆· 范霍恩(Tom Van Horn)表示,糟糕的市場環境導致該公司走向死路。社交網絡當時還沒有流行,用戶對于網絡團購的創意并不熟悉,而且Mercata還需要與其他電子商務網站為同種產品提供的低價折扣競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