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如何從眾多匿名訪問者中找到企業廣告的目標受眾?如何了解用戶在其他網站的興趣偏好?如何針對不同的用戶推薦不同的產品?如何才能讓企業用最低的投入換來最大的回報?《個性化:商業的未來》這本書將幫助你找到答案。
《個性化:商業的未來》,這是一本與新興互聯網技術和商業模式密切相關的大眾類讀物,也是國內第一本專注于個性化的商業模式,以及技術應用領域的書籍。書中的一些實用方法和技巧、及豐富的案例都很值得借鑒。今天,我們BNET 商學院的記者有幸采訪到了本書的作者之一蘇萌老師。
商業模式的個性化
蘇老師介紹到:“在兩年前,我們看到未來的一個大趨勢就是有大量的海量的數據,也看到了消費者的偏好呈現長尾和異質性的方向在發展。我們感到有一種方法能夠把我們的大數據、詳細的消費者行為數據,以及消費者獨特的偏好結合起來將產生一種新的方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個性化。”
在蘇老師看來,最有希望的一個商業模式就是打通消費者在全網的用戶行為的記錄,比如說,美國有FaceBook、twitter,國內有微博、人人網、京東、阿里巴巴,以及還有大眾點評網,如果我們能夠清楚的了解用戶在微博上關注到哪些人、發表什么樣的評論,在京東上看哪一款筆記本,在大眾點評網搜索什么樣的餐館等等,以及他看了什么樣的新聞,我們就能夠全面的了解一個用戶在各個渠道中他的行為。目前,做個性化一個最大的困擾就是大多數的企業、電子商務公司及互聯網公司都在只從一個角度去看用戶的行為,導致我們無法貫穿用戶在多個渠道的行為。未來如果真正能夠有一個殺手級的應用,我們就能夠創造一家偉大的公司來打通用戶在多個渠道的行為,并去全面的了解消費者的興趣圖譜。如果構建出一個全面的興趣圖譜,此圖譜將具有無限的價值。
隱私問題是把雙刃劍
其實,我們很多消費者和用戶都在疑惑,商家對他們的偏好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會不會就沒有個人隱私安全了?包括很多LBS網站,他們的主流做法是“簽到”,每一次的簽到都將暴露用戶的行蹤,這是否會侵犯用戶的個人隱私?個性化之路會不會在這方面被夭折?蘇老師表示:“其實隱私問題無論在學界還是在業界已經有了多年的爭議,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是用戶希望提高用戶體驗。如何提高用戶體驗?我們只有對用戶有更多的了解,才能夠分析出他們喜歡什么樣的東西。有句話講的好,其實廣告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不是廣告,而是有用的信息。我們怎么才能知道不同的廣告分別應該打給誰呢?這就需要我們對用戶有所了解,需要記錄和跟蹤他們的行為。只有全面的了解用戶的興趣和愛好,才能為他們推薦出他們所想要的信息。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如果我們對一個用戶了解很多,就會有用戶隱私的泄露風險,現在有一個比較中立的做法,就是很多網站會把用戶隱私的信息隔離出來。比如說,我們能看到的是某一個用戶的ID,但不知道他的姓名、郵箱、地址,也沒有一些更具體的私人信息,我們只知道某一個用戶所瀏覽過的商品、購買過的產品,以及他看過什么樣的新聞、去過哪些論壇,我們只要知道這些信息就足夠了。最近在國外有一些市場研究機構對消費者做了大量的訪談及其一些市場調研,調研的結果是,70%的用戶寧可為了得到更好的用戶體驗、更方便的產品信息,他們能夠放棄一部分的隱私。”
個性化電子商務的未來
2012年電子商務行業的競爭仍然會更加激烈與白熱化,如果要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并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在蘇老師看來,電子商務行業在中國過去幾年時間里雖然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但是很多電子商務企業在燒完錢之后就銷聲匿跡了,其主要原因就是很多電商企業在迅速的圈地擴張市場時,忽略了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運營的效率、如何提高用戶的體驗。個性化技術其實是一個慢工,也是一個內功。如何有效的利用個性化技術為用戶精準的提供出他們想要的東西,這才是電商企業致勝的法寶。
在談及到2012年團購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時,蘇老師表示:“團購一個潛在的問題就是可能會帶來檸檬市場效應,即團購網站上賣的商品或服務大多是次品。檸檬市場(Lemon Market)效應簡單的說,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時候,將會導致市場上劣質的商品、劣質的服務取代好的商品和好的服務,就會導致一個惡劣的循環。目前,我們看到幾大平臺都在推出各自的團購網站,比如說,京東商城推出了京東的團購,有些旅游的網站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團購。由此看出,團購已不再是單獨的某一個公司來做的,而是由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平臺都可以做團購。所以,我認為團購的這種模式不會倒掉。但是,會出現由于很多劣質的團購網站或者經營不善的團購網站會導致消費者對團購的不信任的問題發生。未來,如果有幾家團購網站能夠真正提高用戶的體驗,讓用戶產生信任感,我相信團購模式會發展的越來越好,甚至會相繼走向盈利的道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